•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西兰华人张汉华:牵线新中友谊的“操心人”

2018年12月25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 新西兰华人张汉华:牵线新中友谊的“操心人”(侨界关注)

  贾平凡 吴虚怀

  关注张汉华微信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她是文艺的,随性的,爱自由的。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柬埔寨……虽已年过花甲,但她依然没心没肺地满世界“疯跑”,品茶交友看世界,学习玩耍两不误。

  了解张汉华的人都知道,她爱操心、敢拼搏、自信乐观。自1992年移民新西兰后,她靠着爱拼敢闯的韧劲儿在当地扎下根来。同时,她始终心系桑梓,矢志不渝传播中华文化。新中商会主席、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联合主席……角色转换之间,张汉华坦然迎接挑战,专注享受过程,见证华社变迁,促进新中交流。

  说走就走 “出走”半生

  1992年,改革开放事业正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人对斑斓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这一年,一档电台节目里有关新西兰的报道,犹如一颗石子,在张汉华平静的公务员生活里激起了涟漪。

  “我看到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不同,这么随性。”正是在这一年,张汉华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国内安稳的生活,到新西兰闯闯看。

  “我虽是凡夫俗子,但皮囊下却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我喜欢向新世界发起挑战。”张汉华笑着回忆。放下一切,说走就走,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搬到新西兰惠灵顿,她开始了在新西兰的寻梦之旅。这一“出走”就是半生。

  理想总是美好的,然而万事开头难。身处异国他乡,既要排解乡愁,也要面对实际困难。

  “当时为了生存,我住着三人合租的公寓,干家教、在餐厅打工,很苦很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摸爬滚打,像 ‘摸着石头过河’,孤独和焦虑如影随形,但我要为自己选择的路咬牙坚持。”打工的同时还得学习,张汉华回忆说,“那时候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须记50个英语单词,走路吃饭都带着随身听。”

  “最大的挑战还是文化差异,应对挑战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当地社会。”张汉华的自信乐观帮了不少忙,“我是移民团体的一分子,没什么好怯场的,华人的智慧和勤奋,完全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所有困难。出国两年,我就完全走进新西兰人中间去。当时雇我打工的餐厅老板对华人态度不友好,我还和他激烈争取过员工权益呢!”

  个人勤奋加上新西兰相对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让张汉华的异国生活逐渐起色。1995年,张汉华的丈夫带着孩子到新西兰,一家人团聚,从此在新西兰扎下根来。

  艰苦创业 推介中医

  张汉华的丈夫毕业于国内医学院中医专业。1996年1月,在惠灵顿的商业步行街——古巴街上,一家叫“维康堂”的中医诊所开门营业,张汉华夫妇从自己最熟悉的行当——中医开始,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创业前我们做了些调研,之前也有老侨开过中医诊所,但是最后都无奈关张了。”张汉华介绍,彼时,中医在新西兰并没有太大市场,当地人对中医的概念也不太清楚。

  张汉华和丈夫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市场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经费作广告,张汉华夫妇便制作了关于中医的小册子,挨家挨户发放。发的册子多了,有人走进了诊所尝试中医治疗,而丈夫伍俊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病治好了,患者走出诊所就会跟他人推荐,而当地人往往信任医师或朋友的推荐,这对我们打响知名度很有帮助。”采访间隙,张汉华拿出新西兰当地报纸上有关“维康堂”的报道向我们展示。

  踏实经营的同时,张汉华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让新西兰人理解中医,接纳中医。

  “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如今盛行回归自然的理念,正在找寻多样的医疗办法。中医完全可以成为西方人诊疗的一种选择。”但是,要让当地人接受中医,就要讲好中医的故事,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张汉华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讲述方式,“当时,我做了很多宣传文案工作,把中医的理念、有关针灸的原理介绍给新西兰人”。

  “我们一边开诊所,一边给当地人普及针灸知识,推荐中医疗法,希望针灸学校的学员们学到的不仅是针灸知识,还有背后的中国文化。”张汉华说。

  踏实行医,耐心讲学。22年的坚持让“维康堂”成为了古巴街上中医诊所的“老字号”,也让中医在新西兰扎根发芽。如今,在新西兰,开中医诊所、学习针灸推拿的人越来越多了。

  心系桑梓 牵线搭桥

  2006年9月12日,新西兰国会大楼,张汉华以首任主席的身份宣布新西兰“新中商会”正式成立。

  “做新中商会主席近9年,有几件事我很自豪。一是见证了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二是中新建交35周年、40周年时,我们在新西兰国会、总督府组织了许多纪念活动。”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造福了两国人民,但在谈判中,双方企业就条款细节产生了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张汉华回忆,这种分歧是由两国的文化和思维差异引起的。

  “那时候,我做了许多调查问卷,针对新中两国之间存在的疑虑作出解答,为双方提供参考借鉴。”张汉华调侃道,“那会儿我就像是两国企业的妈妈,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发达国家。张汉华也为这项成果备感自豪。

  张汉华认为,文化上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推动国家间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让新中两国增进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她思考着,也努力着。

  2015年,张汉华卸任新中商会主席职务。同年5月,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起成立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

  “2018年2月,我们在新西兰上哈特市图书馆举办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邀请母语为英语的观众上台学说中文祝福语,大家热情高涨,气氛可热烈了。”张汉华介绍,成立3年来,华夏文化艺术协会组织参加新西兰庆祝农历新年活动、承办新西兰特色“中文周”的演出,为新西兰人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如今,无论是新中商会还是新西兰华夏文化艺术协会,工作都日臻成熟。“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对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业越来越重视,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褪去了曾经“说干就干”的冲劲儿,花甲之年的张汉华却依旧没少“操心”。

  现在,她关注的是传承。“我的两个孩子都会说流利的中文,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的认真努力,让中华情在一代又一代新西兰华侨华人中传承下去,把传播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实处。”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