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伦敦华人主厨:打造“舌尖上的”中国之旅

2020年03月20日 11:1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20日电 近日,英国《英中时报》刊登文章,讲述了英国华人厨师Andrew Wong进入餐饮界并打造米其林一星中餐厅的故事。

  文章摘编如下:

  “说真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厨师。”此刻,坐在记者对面的Andrew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双手交叉地摆在桌上。

  80年代初,Andrew的祖父在伦敦中国城开了一家中餐厅,伦敦土生土长的Andrew对“中国”的印象最早也是从这里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中国城社区的联系非常紧密,大家都相互认识,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小孩子一起玩,去中文学校念书。”

  祖父年纪大了,Andrew的父亲Albert顺理成章地接手了餐厅,并把餐厅从中国城迁到了皮姆利科区,也就是目前A. Wong的所在地,并取名Kym’s。成年以前,Andrew的生活几乎全是在父亲的餐厅里度过的:白天,他和姐姐从那里出发上学;放学后,他就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写作业,和餐厅员工一起吃饭。节假日,Andrew和姐姐在厨房里玩,在生意特别好的时候帮着父母招呼客人。“我们餐厅主营粤菜,像蒜香龙虾、广式点心都挺受欢迎的。我祖母是四川人,所以红油抄手也是我们的特色菜!”虽然过去了30多年,Andrew依然记忆深刻。

  上个世纪 80、90年代,华人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往往希望子女今后成为医生、律师、会计,而不是进入服务行业。Andrew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并不希望Andrew子承父业,继续做厨师。尽管如此,从小的生活环境让Andrew对怎么做厨师、如何经营一家餐厅有了真实而全面的概念。

  不过,他真正开始自己的厨师之路,是因为一个偶然。

  90年代末,从小成绩优异的Andrew顺利地进入了牛津化学系,毕业以后又因为“觉得有趣”跑去LSE读了社会人类学。然而,就在充满无数可能性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之时,一个噩耗传到了22岁的Andrew耳朵里:“父亲走了。”

  父亲的离世,意味着家中的顶梁柱不在了。餐厅如何运转、生活如何继续成为Andrew不得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被迫承担起了经营餐厅的重担。为了做一名好厨师,Andrew在Westminster Kingsway College(WKC)进修法国料理,进行系统的烹饪培训。那段日子,Andrew一边在学校学习烹饪的理论知识,一边在餐厅掌勺。这种快速将理论投入实践的工作方式让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并逐渐体会到了餐饮行业的魅力。那个曾经对做饭无感的少年开始爱上了厨师这份工作。

  时隔多年谈及父亲Albert Wang,Andrew显得很平静,但言语间仍然有着一种打心眼地敬佩之情。Andrew说,“他(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当年的很多尝试远远早于餐饮行业发展轨迹几十年。”Andrew的父亲最早打算开四川火锅店,甚至还订做了火锅专用设备。“这在80年代的伦敦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要知道川菜真正在伦敦流行起来还是最近10年的事。”他解释道。

  1988年,互联网开始在欧美国家投入商用。90年代中期,Albert就给自己的餐厅设计了网站,让Kym’s成为伦敦第一家有网站的中餐厅。此外,Albert还经常带着全家人一起尝遍伦敦各大餐厅,观察餐桌礼仪,比较不同餐厅的服务风格、食物的呈现以及风味。“我爸爸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弄潮儿,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勇敢——有了想法就去做,不要理会别人的嘲笑,失败了也不要紧,至少不会后悔。”Andrew说。

  或许正是受到父亲行事风格的启示,从WKC毕业的Andrew决定在彻底接手餐厅前离开伦敦一阵子,去大洋彼岸那个广阔的世界——中国看看。“虽然我学的是法国料理,但我一直做的是中餐厅,可是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有限。正好有个朋友在成都的四川烹饪学院工作,我就想过去拜访他,看看真正的中餐到底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Andrew以成都为起点,先是北上到了青岛,再途径北京,最后南下来到香港、澳门,把中国绕了一大圈。期间,Andrew在各大酒店或餐厅后厨打零工,结交了很多中国的同行好友,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关于中国的一切。当提到2000多名宾客在同一空间宴饮的中国式宴会,他十分惊叹。当然,最让Andrew难忘的还是那一道道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尝所未尝的中国菜肴。

  在中国游历的那段时间里,Andrew琢磨出了几个学习中餐的独门秘诀,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了解了中餐的烹饪技巧和各大中国菜系的特点。“我在中国的时间很短,练手的机会很有限,所以我的中餐知识很大一部分是靠观察得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在酒店的后厨里观察别的厨师是怎么做的,有不懂地方向他们请教,当然偶尔也打打下手。除此以外,就是在和别人喝咖啡闲聊时了解的。”

  Andrew还发现,如果沿着中国的国界线旅行,比如印度、俄罗斯、尼泊尔、曼谷等地,就会发现中国和当地的饮食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联,这让他脑海中对中餐的概念开始变得更宽广。

  打造“舌尖上的”中国之旅

  在Andrew Wong所经营的中餐厅A. Wong的官网上,最先映入眼帘是一幅中国地图。A. Wong的主打菜谱Taste of China(中国味道)汇集了12道展示中国各地风味的美食,在伦敦美食点评网站中餐区的评价很高。

  来中国以前,Andrew和很多英国人一样,以为蒜香龙虾、广式点心和红油抄手就是中餐的全部,直到他走进了成都龙泉的一家小吃店,这次经历让他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时我在那家餐馆吃饭,就点了一碗汤,里面只有蘑菇和蔬菜,尝起来非常非常清淡,根本不是我所熟悉的川菜。”Andrew说,“所以我就问店员要了一些辣椒油加在汤中,然后整个汤的口味才变得‘正常’起来。这让我意识到,连成都内部的食物风味都是不尽相同的,就更不要说地区与地区、省与省之间会存在多大的差异!这是我在中国的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发现。”

  经过这件事,Andrew想通了:他要做的不是接手父亲的餐厅,而是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餐厅”。他要在这个全新的天地自由挥洒,创造一幅“中国美食地图”,让英国人、特别是伦敦当地人透过这幅“地图”,一窥中国美食的多样性。

  终于,Andrew心中的“地图”在2012年成型,中餐厅A. Wong和招牌菜Taste of China应运而生。

  很多传统的中国菜肴一经Andrew的巧手,都彻底地“改头换面”了:流沙包插上了绿叶,刷上了糖浆,摇身一变成了小苹果;咸水角被做成了胡萝卜的样子,十分可爱;而裹着巧克力外皮的树莓冰糕竟然化身中国麻将,精致得让人不忍下筷;成都豆腐花被装进了玻璃小碗;北京烤鸭要用“毛笔”蘸酱……

  在A. Wong,英国中餐厅的固有模式被颠覆了,经典的中国元素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在顾客的眼前。

  这里的圆桌也“暗藏玄机”,Andrew介绍称,“两张圆桌上各有一截(纹理),拼在一起,就是一条完整的长江……”

  Andrew说,“我希望A. Wong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够讲述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

  在正确的道路上全情投入

  过去8年里,餐厅早已成了Andrew的另一个“家”。Andrew坦言,经营餐厅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刚开业的时候,也走过很多弯路。”Andrew说,徽菜红烧臭鳜鱼最初引进时并不受欢迎,不少英国人接受不了腌制的味道。此外,还有些英国人无法接受Andrew对中餐做出的颠覆性改变,只愿意坚持“固有的对中餐的印象”。但最近几年,Andrew和他的团队发现人们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人们开始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

  对此,Andrew解释说,无论自己经营的餐厅里,食物的外形、味道如何变化,他仍在坚持使用传统的中餐配方和烹饪方式,因为这是中餐的“核心和灵魂”。

  他认为,做饭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菜系,厨师可能犯很多错误,但同时他们从这些错误中也学到了很多。

  Andrew说,“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也永远在改进的过程中。比起顾客的评价,我更在乎的是我们的团队是否在过程中全情投入。”(张雪)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