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者:为华裔新生代续上中华文脉

2018年06月06日 09: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泰国国光慈善中学孔子课堂部分外派教师中华器乐演奏练习合影。 董钊 摄
    图为泰国国光慈善中学孔子课堂部分外派教师中华器乐演奏练习合影。 董钊 摄

  原标题 海外华文教育者 为华裔新生代续上中华文脉(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贾平凡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华文教育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发展机遇纷至沓来,发展前景未来可期,这对广大华文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挑战。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华文教师的接力传承和精心呵护,华文教育才得以在海外华侨华人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执教华文 一生无悔

  “能为海外华文教育尽一份力,我备感荣幸!”国侨办外派泰国的华文教师马晓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言谈间满是骄傲。今年33岁的她,已在泰国合艾国光慈善中学任教近5年了。

  “特别珍惜在泰国的任教时光,这让我成长了很多。”作为家乡第一个“走出来”的教师,出国前,马晓丽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中村完全小学在编语文教师。

  她坦言,从最初对华文教育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完全融入,她对华文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认同更深了:“华文教师不仅承担着华文教学的任务,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友好使者。”

  如果说,马晓丽展现了新时期华文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坚持,那么,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旅日华侨张述洲的经历则诠释了从事华文教育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1995年,年届40的张述洲,经过几年寒窗苦读,拿到日本国立兵库教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正式开始他在日本百年侨校——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执教生涯,这一教就是20多年。而在到日本之前,他已是中国小有名气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弃艺从教,半路出家,从零开始,背后是他对华文教育的虔诚信仰和专业态度。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述洲说:“对于华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希望海外出生的华夏子孙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把中文学好,等长大融入当地社会后,这些华裔学生会成为沟通中国与当地社会的桥梁,这是华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凭借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深沉的教育情怀,2016年,张述洲成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百余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老一辈华侨华人‘勤俭节约、热心公益’的崇高品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建校、办学的精髓。”张述洲诚恳地说,为此,凡是有利于教育大业、学校发展和学生利益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

  言传身教 寓教于乐

  如何让华裔新生代爱上中文课,爱上中华文化?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华文教育者们不惧挑战,呕心沥血,因材施教。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言,乐其好。学生们喜欢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老师,华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艺能力,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中文学习的兴趣。”马晓丽说,实践证明,良好的言传身教,可以让学生学中文劲头十足。

  担任校长前,张述洲由于个人专业素质过硬,担任过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许多科目的教学,如汉语、音乐、美术、地理等。此外,在技术家庭课程方面,他还教授孩子们木工、电工、电脑、缝纫、保育、料理等。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在料理实习中,张述洲最常教的便是中国菜。“比如包饺子,是从擀面皮开始学起。我还教孩子们用萝卜、土豆雕刻花朵。”在美术教学中,他把当地出售的彩砂教材,融入中国元素,首创“彩砂脸谱”,教孩子们用彩砂粘贴出京剧脸谱作品。

  教学相长的同时,张述洲利用业余时间,历时3年,编写了供小学五年级使用的《中国地理》教科书。他寓教于乐,独具创意,将一些枯燥难记的数字、地名用儿歌的形式编写,创作出《学儿歌·识地理》,让孩子们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随后,张述洲还将《学儿歌·识地理》在华文教育网上公开分享,惠及更多学生。

  除了华文教师的个人努力,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也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华裔新生代学习的课程。

  “因地制宜、高效特色、明确定位、可续发展,是我校孔子课堂的发展思路。”作为西南大学外派泰国合艾国光慈善中学孔子课堂中方校长,蒋艾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幼儿园增设了沉浸式华文国际班,所有班级由中国籍和泰籍华文老师全天坐班。为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孔子课堂还开设了“一带一路”商务华文班以及“一带一路”孩子先行趣味华文班。

  目前,该校孔子课堂的发展得到泰国教育部、中国驻泰使领馆、当地侨教商儒和西南大学等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这让蒋艾纯倍感欣慰。

  应时而变 趟出新路

  “日本的华文教育有100多年的基础。但在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困难依然存在,问题难以回避,如何走出一条新路,是我们当下面临的课题,也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张述洲说。

  华侨华人新生代日益增加。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华文教育需求与日俱增。但华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材更新换代慢、师资力量紧缺等,导致招生人数受限,严重限制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近忧”和“远虑”同在,但华文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理念、融入程度等方面取得的发展不容置疑。在新时代,华文教育可借新机遇、谋新思路、破老难题、赢新未来。

  蒋艾纯表示,“标准化、专业化和纵深化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华文教育要提高发展质量,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各自的历史发展和客观实际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新时期’竞争力。”

  “‘造血’与‘输血’双轨并行,培育华文教师,提升华文教育内生动力,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连贯性。” 张述洲说,留住人才,培养师资,关系到华校的未来发展。

  此外,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与教育体系,华文教育需蹄疾步稳。

  蒋艾纯介绍,泰国艾合国光慈善中学孔子课堂汉语言文化推广活动覆盖泰南14府(省)110所学校和教育机构,所在学校全开设汉语课,汉语考试100%纳入学生考核和学分评定系统,已是泰国南部地区职业院校、中小学和教育机构等汉语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课堂课外结合的现代化华文教育体系,是很多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泰国艾合国光慈善中学孔子学堂,先行先试,最早在泰国南部设立网络汉语考试考点;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合作设立东盟首个“新华智慧汉语学堂”,倡导数字化国际化汉语教学理念。而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也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数字化的教学尝试已广受在校师生好评。

  “在泰国,我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国内的教师培训;回国后,我还可以通过网上课程对我的泰国学生们讲课。”信息化为像马晓丽这样的华文老师带来便利,也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华文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果。然而华文教育做不好的话,就有可能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因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张述洲说,华侨华人新生代已经成长起来了,属于他们的华文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