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赴柬埔寨华校援教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文化

2018年08月14日 16:5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8月14日电 为了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能牢记自己的乡音,不忘自己的祖先,许多华教人物投入自己的热情到工作当中。广西桂平市麻垌二中的教师容芳湖分享了自己远到柬埔寨云晒光华学校援教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文章摘编如下:

  坐在张会长的车,和他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旁边还坐着村长,但村长不会汉语,所以他一路上而不怎么开口。车子早上九点从金边出发,现在已经是下午4点了,还没到光华学校。我忍不住了,又问会长:“快到了吗?”“快了!”会长爽快的回答。我不知道快了在他心里是多快,反正下午6点钟才到邦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拉达那基里省的省府)。天下着小雨,有些暗。会长说:“我们先吃饭,今晚回不到学校了,在这住一晚吧!”我一听心也跟着暗了下来。会长解释说由于回学校要经过一条河,而河上没有桥,要靠渡船才可摆渡过去,而渡船到下午6点就停开了。而从邦隆到渡口还有50多公里呢。这一路颠簸加上会长的话,把我的热情浇灭了一半。

  第二天早上8点多出发,一个小时后到了渡口,过了河就到云晒华人村。由于学校没有宿舍,把我安排到一户村民家住。会长把我拉到一座房子前,房子木质结构,分上下两层,较旧。会长把我介绍给村民就离开了。村民很热情把我安排住二楼(到下午我才知道由于房子较低,很热,午休跟本睡不着)。老实说住的地方我不在乎,没来柬埔寨之前我就知道这边的生活条件没国内好,就没想要来享受,所以觉得还好。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目的地了,心也暂时放下了。

  由于没开学,休息了一天后,我闲不住了,自己到学校走走。校门口和围墙建得挺好的,但里面只有两幢房子,5间教室和一间杂物房。教室的书桌摆得乱七八糟,满地垃圾。校园里地面没有硬化,杂草丛生,还有一堆堆的牛粪。看到这样的学校,我真的很失望。开学之后,看到一个班只有十来个学生,这与自己想像中向广大柬埔寨人民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完全不一样,这种强烈反差让我产生了逃离这里的念头,但责任心和使命感还是让我留下来了。

  一开始由于听不大懂当地华人说的客家话,我平时较少和当地华人交流,一同来柬埔寨的同事之间吧,又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被派到这么远这么艰苦的地方,更不敢把这里的情况和家人讲,怕家人担心。周围一个商量交流的人都没有。那段时间,我很苦闷、寂寞,以前从没有过的孤独感在这特殊的环境下特别强烈,而又无处排解。9月中旬是柬埔寨“亡人节”,在微信群上看到金边的老师组织去吴哥窟游玩,我不敢报名参加,我怕自己一离开这里就再也没有勇气回来。整个“亡人节”假期,我一个人与孤独作伴,觉得特别迷茫。我觉得在云晒没有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目标了。

  中三班的同学明显感到我的情绪不对,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在周日他们组织了一次野炊。大家在河边一边聊天一边做饭,几个同学还跳到河里玩水,一会又到旁边的果园摘西瓜和番石榴,还把我介绍给当地的少数民族村民。虽然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从他们纯朴的笑脸中,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后来才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10月初,光华学校迎来了一批老华侨的参观,这批华侨年纪最大的有80多,最小的也有60岁了。他们知道这里有个华人村,知道这里有个华校,所以专门从金边过来看学校。看到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还建有华校,他们对当地理事会的工作大加赞赏。当得知我是从中国过来的援教老师后,一定要我说说自己的感受。我看着他们不再年轻的脸庞,不再麻利的动作,充满慈爱和关切的目光,心里很感动。他们有的来自加拿大,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越南,他们没有忘掉那一缕乡音,没有忘掉一个个方块字,没有忘掉传承中华文化,更没忘掉自己的祖(籍)国,这让我肃然起敬。我把到柬埔寨一个多月的经历和心理感受和他们分享了,他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他们能不怕辛苦,不远万里,来寻找这中华文化的传承地,其实他们更值得尊敬。送这批老华侨离开后,我下决心要留下来完成自己的援教工作。

  后来我虽然又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再没产生逃离之意,而是静下心来,为光华学校的学子们传道解惑。我认为,援教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能牢记自己的乡音,不忘自己的祖先,这个过程虽平淡,但滋味绵长。来到云晒光华学校,我远离了城市的热闹喧嚣,因为交通不便,除了带队参加“大使杯”作文比赛外,我再没参加过一次柬华理事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但我无怨无悔,平淡的生活更能体会人生百味。我的人生也因这次援教经历而更丰富。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广西桂平市麻垌二中 容芳湖供稿)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