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大马一华文小学因乒乓而受宠 诞生多名乒乓国手

2019年03月28日 11:3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瓜拉姆拉及铅区乒乓团队在前往比赛前来张大合照。(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瓜拉姆拉及铅区乒乓团队在前往比赛前来张大合照。(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中国侨网3月28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乒乓球很小,但在马来西亚,有一个新村,却因小小的乒乓球,取得大大的成就,村内一所华文小学更因乒乓而受宠,成为大马国家体育理事会和吉打州体育理事会重点支持,长年关注的华小。

  19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大马国家乒乓球手,多数来自这所华小──巴东伦武新村的马华学校。

  黄淑琴2010年共运会夺铜

  在巴东伦武新村“诞生”的乒乓国手,有黄淑琴、方锦山、方锦长、曾莲芳、林依雯、温宝琴、刘婉霞等等。这些,都是马来西亚乒坛响当当的名字。

  当中最出色的当属黄淑琴,她在2010年印度新德里共和联邦运动会,为国家队取下关键2分,击败英国队,协助大马乒乓队夺下女团体赛铜牌;这也是大马乒乓队历史性的第一枚铜牌。黄淑琴就来自巴东伦武新村的马华学校。

  也因为有这样多乒乓好手来自这一新村,国家体育理事会和吉州体育理事会为马华学校带来好消息:2006年兴建一所乒乓球训练中心,为教练打造更理想的空间以训练更多球员,好让乒乓运动可以茁壮成长,可以继续代表国家出赛,争取更高荣誉。

  教练高荣光 屡出高徒

  这个故事有个关键人物,高荣光。他就是巴东伦武新村,也是马华学校的“宝”。

  在马华学校任职的高荣光(58岁),本身就是乒乓教练,自1980年开始训练校队,原只因兴趣教球,交出成绩却相当惊人,手下球员一飞冲天,一个个从区赛、州赛一路打到全国赛场,更先后成为国家乒乓选手。

  他本来就异常热爱乒乓运动,从小就在乒乓桌上练身手,长大后到处参赛,经常拿奖。

  机缘成熟后,他才有机会接受培训,成为合格乒乓教练,从此在教练岗位上屡创佳绩,年复一年打造乒乓国手,成为马来西亚国内非常杰出乒乓教练之一。

  坐望这一生的成就,他就一句感言;“此生已无遗憾了!”

黄淑琴辉煌表现的剪报,被高荣光在布告栏,让学生们效仿她的精神。(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黄淑琴辉煌表现的剪报,被高荣光在布告栏,让学生们效仿她的精神。(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58岁依然精力充沛

  与高荣光交谈,说起乒乓运动或聊起有关乒乓的点滴时,他就眼神发亮,即使现已58岁,依然精力充沛,仍在持续自己最喜爱的工作。

  高荣光说,可以长久呆在乒乓圈子,是因为所付出辛劳都看到回报,每见学生获得杰出成绩,他心里都会感到开心和自豪。

  “当学生拿到奖项,无论冠军、亚军或季军,都不会忘记向我道谢,这样的知恩图报精神,也让我感动,这也成为我最大的推动力。”

  高荣光也开心看到马华学校出产这样多的乒乓国手,他们的杰出表现,获得国家体育理事会开始注意到吉中巴东伦武这个小新村,同时也提高了这里的声誉。

  经年累月苦练

  高荣光说,乒乓运动除了天赋和天分,也要付出心血去苦练,遇到好球员也要长时间陪伴他们训练,才有可能练出好成绩来。

  “成为国手,首要条件是对乒乓运动有兴趣,且要热爱,唯有热爱这项运动,才会特别努力的练习,练习过程中不论遇上什么问题,都会设法化解。”

  他说,从1990年代一直迈入2000年,巴东伦武的小孩都是一个星期7天,每天到马华学校课室打乒乓,无论早上或下午,都有小孩在这里打乒乓。

  高荣光指出,这些年会出现这样多乒乓球好手,是日日练、天天练的成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就的事,不是随心打球就可以幸运拿到冠军宝座的。”

  “我想说,以前小孩们都没有所谓的智能手机,当时也没有很多娱乐可以玩,所以新村的小孩子都是会花很多时间在他们喜欢的球类上。现在的小孩子都被许多电子产品所吸引,还有现在的小孩子也要去很多补习课或其他课程,导致他们无法抽出时间来打乒乓、练乒乓了。”

  借用课室打乒乓

  回想90年代,马华学校根本没有乒乓室,校方只是允许学生借用2间课室打乒乓,当时也只有4张乒乓桌,学生却已玩得忘我。

  高荣光说,学校假期间,学生甚至可以从早上到晚上,一直留在课室打乒乓。一些比较杰出的学生,会在各项比赛中摘下冠军杯,过后代表瓜拉姆拉县去区赛,再代表吉州体会理事会去全国赛,都会交出杰出的成绩。

  “当其他学生们看到球友们都拿冠军回来,就会激发大家更积极投入乒乓运动,大家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代表国家出赛。”

  高荣光非常感谢学生们的用心和努力,让乒乓球运动发扬光大,甚至把巴东仑武这个新村的名气,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各方全力支持

  马华学校校长黄振丰说;“这是不容置疑的成绩,这里确是乒乓运动的摇篮,这里培育了许多乒乓好手。”

  他说,该校董家协和校方一定会百分百支持这项运动,给予他们协助和鼓励,再把这运动推向更高峰。“一些家长会自荐孩子到学校参与乒乓队,都希望训练出下一个乒乓国手。”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