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马来西亚学者:马来西亚华教面临多方面新挑战

2019年11月21日 15:2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21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华教向来是马来西亚华社热切关注的议题,从国家独立至今,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各界人士付出不少努力,只为坚持保存华文教育,好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为配合2019年华教节,马来西亚师范学院资深讲师黄先炳、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彭德生、启明华小校长黄稳全等嘉宾,针对目前马来西亚华教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提出了见解。

  集体备课进行改革

  日前,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从2019年起,小学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彭德生认为,该政策对华小或华文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华社在回应教育部这项政策上却显得不够积极。华小教育向来给人刻板及硬式教学的印象,不管是黄先炳倡导的生命教育和母语教学,或华文理事会近年来推动的华小老师集体备课,其实都是要在华小推行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这个时候取消低年级考试,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助力,可惜的是家长和老师却把注意力放在取消考试之后,该用什么考试来取代,而不是从教学改革面向回应这项政策。”彭德生说。

  教育观念未调整

  黄先炳表示,教师们对改变教学概念依然模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观念还没调整过来。“两代人教育观交接的时候,上一代人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出人头地,都是在拼成绩,加上马来西亚教育生态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以成绩衡量学校成败的现象,老师和校长肯定也以成绩为主。”黄先炳说。

  “校本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评估学生有否掌握学习内容,没有掌握的话,要继续教到掌握为止。要是老师教学观念没办法调整过来,他就不懂得如何利用考试或评估,来评估本身的教学有没有达标及学生学习有没有效,也不晓得怎样改变教学方式。”彭德生说。

  彭德生认为,随校本评估推行,老师平时在班上要非常注意每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评语才会不一样,从中表现出老师的专业,有负责任对待每个孩子。“这个才是真正往素质教育的改革。如果老师说,我有45位学生,要写45次评估,你知道我要花多少时间,有多辛苦吗?就应该要质疑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了。”

  取消考试后教师失去努力方向

  黄先炳发现,基于教育观念尚未调整过来,取消考试后,教师们因为失去努力方向而感到失落,没有了动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得散漫。“小学时,要是没有建立起学习的真正心态,就是为了学习而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学生升上中学后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还是要激发孩子,让他们了解读书是为了学习。”黄先炳说。

  彭德生也提醒,老师要懂得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来解决学习态度散漫的问题,比如可利用项目式学习,要求孩子通过录音、录影或书写去访问邻居,记录邻居的日常生活,完成后,再来学校跟同学们分享访问成果,借此进行口语训练。

  华文教学培训不只靠教育部

  黄稳全认为,除了教育部要在政策宣教方面下工夫外,当新政策实行时,华教团体也有责任去了解,再传播给华社知道。另一方面,华文教学的培训还是要靠华教团体本身,不能单靠教育部。

  “师资培训是软体,学校建设为硬体,其实现在很多学校的设备都不错,作为主导整个学校的董事部、家教协会及校友会必须加强软体方面,这样华文教育的水准才能够全面提升。”黄稳全说。

  彭德生也表示,华社每当提及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往往会往硬体方向思考,却比较少注意教育政策对软体,也就是教学上的影响。“多年来,华人在发展华教部分,把接近99%的精力和资源都投放在硬体建设,反而忽略了软体,整体华社和学校董事部要赶快改变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能把部分硬体资源投放在软体,华教可以做得更好。”彭德生说。

  严重缺乏学术专业

  同时,彭德生发现,华教团体每当谈及华文教育或华小议题时,偏向以个人观感出发,向来严缺科学及专业性的学术专题研究来支撑论述。他建议主要的华教团体及华团进行研讨会,之后再成立工委会,由华团提供资源和经费,再交由华理会、教总、董总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规划要推行的计划,以及每年举办一些共同活动。

  “整合资源很重要,这样提升华教水平才能做得比较到位,要是保持打游击的方式,成效未必会大。”彭德生说。

  另一方面,黄先炳认为,华教需要年度仪式给教师们参与,好让老师参加以后,重新寻获教学的动力及热情,想要继续奋斗下去,同时凝聚推动华教的力量。

  他建议,可以以交替的方式,每年轮流举办公开课、教育研讨会或教学法展览会。“要收集华教议题方面的数据,真的要办研讨会,而且要很专业地处理,肯定对提升教学素质起着很大的贡献,而展览会可以汇集全国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想法来展出,从中引发刺激效果。”黄先炳说。

  除此之外,黄稳全表示,华团在华教方面可以贡献更多,不只是局限在颁发奖励金而已。“当初华团在马来西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面对困难的同乡,现在华社问题很多。我们缺乏了阅读这一块,华团应协助设立公众图书馆来鼓励阅读风气,回归文本学习,语文能力就能提升。”

  母语教育最主要

  针对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黄先炳认为,应推动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教育。他说,这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教育理念,该组织通过各项研究发现,要谈素质教育,母语教育最为主要。。

  “很多国家开始走向这样的教育路线,以母语作为核心,同时是多语环境,因为没有多语环境的话,走不向国际,但缺少基本的语言也不行,所以注重母语,对小孩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学习模式。”黄先炳说。

  他认为,母语教育不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是直接让学生用母语来学习。“学语文一定要从基础做起,甚至在阅读时候,是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段,段到篇,这是第二语文,像马来文和英文的教学方法。母语教学则相反,所以要从阅读下手,从中发现关键词句,再来探讨其中意思。”

  应强调沟通与批判性思维

  黄先炳认为,来到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应强调4C,也就是沟通(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及创意(creativit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锁定基础教育为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但现今时代,就算不会计算也可以当收银员,不会写字也可以当作家。”

  多数人认为一年级学生无法创作故事,原因是他不会写字,要先教会他写字。可是写字并不是孩子创作灵感的必要条件,他可以讲故事,利用手机进行文字转换,稍微润笔一下,孩子的原创就能诞生。因此,当基础教育转移至4C,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合作、能够有效沟通及有创意,用回自己熟悉的语文学习最为合适。

  “现在是用语文的时代,不是学语文的时代,当然也不能狭窄到只有母语,还是需要掌握多语,所以小学阶段,要清楚用母语来学习,同时学其他语文,这方向要抓得紧。”黄先炳说。

  他强调,人类的学习不应停留在程式输入,把知识打进学生脑袋里,等他改天再吐出来。“人脑拥有多层结构,会自动处理讯息,不给孩子多一点资讯,他怎样懂得融会贯通,要相信人类的头脑,只要给儿童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讯息,他们绝对有这种能力。”(梁慧颖)

【责任编辑:】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