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侨报时评:中国春节 图的就是“团聚”

2018年02月16日 15:2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资料图:游客用写春联的方式迎接新年的来临。 汤彦俊 摄
资料图:游客用写春联的方式迎接新年的来临。 汤彦俊 摄

  中国侨网2月16日电 美国《侨报》“四合院”时评 题:中国春节 图的就是“团聚”

  旅居海外的华人一定还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常常唱一句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从前的人一到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忙碌,蒸馒头花卷、泡腊八蒜、买年货、剪窗花、包饺子、逛庙会……样样都不能少。过年的感觉从大年三十提前不知道多少天就开始了。但不少人发现近年来“年味儿”逐渐在丧失,尤其是移动互联浪潮,让老一辈记忆中晚辈来拜年给他们发红包的熟悉年味,变成了晚辈手把手教长辈如何通过手机发电子红包。

  在中国老一辈人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用上凭票买的鱼肉和布料,所以吃饺子是每个过年人的愿望,穿新衣服成了每个孩子过年的期待。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大型烟花,鞭炮声是年味儿的助燃剂。以前也没有微信,春节回家是游子们难得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更是成了最美味的“年夜饭”。

  今天,人们觉得年味儿淡了,其实是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当大鱼大肉唾手可得,年夜饭就不再特别。当“衣柜总是少一件衣服”成为城市人的共识,过年穿新衣也就不再让人期待。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即使相隔太平洋也能随时“隔空见面”,远跨重洋的团聚仪式感也就没那么强了……从这个角度看,年味儿并非变淡了,而是跟随着时代在转变。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购年货能赶在游子之前到家;红色信封包裹的压岁钱变成了微信拜年红包;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变成了用电脑手机看网络直播……

  有人说,年味儿变淡与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洋节”冲击了中华文化有关系。事实上,中西文化间并非是一种对立关系。西方节日“狂欢”意味浓重,而春节更强调“团聚”。 正如文化学者胡野秋所说,“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

  也许,年味儿根本没有变。它是自家酿酒的醇香,是与父亲的一饮而尽,是只有妈妈才能做出的饭菜,当然,还有七大姑八大婶的碎碎念……

  岁月悄悄地被偷走,社会飞速地在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创造进步、适应着新的生活方式。谁说下次过年不能握着年近百岁爷爷的手,手把手教他用手机给自己发个大红包呢?那“过年”是什么味道的?依然还是亲情味儿的,团圆味儿的。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