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中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使我们成为幸运儿。作为一名农村知识青年,我考取了辽宁中医药大学。1982年12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辽宁省中药研究所,记得当时工资是每月46元。在工作了两年之后,我考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1991年,我获得了中日笹川医学奖学金的资助,在经过3个月的日语培训后前往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学习。
祖国何时也能如此富有
现在说起来,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仍然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出国就带了两毛钱人民币,是为了过海关之后可以给家人打个电话。当时“出国热”刚刚兴起,国家加大了公派留学的力度,派遣大批大学毕业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那时,我在选择留学国家时确定了日本,重要的原因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因为去日本可以得到奖学金。
当时出国留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说得更通俗些就是想学习如何治好某一种病。不过,到了日本之后,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心灵受到深深震撼。刚刚租到房子几天后,我发现在房子门口,垃圾车居然拉来了好几台废弃的彩电。要知道,当时在国内要买那样的21寸彩电,至少要花费人民币1000多元,而在日本它居然被扔到了垃圾堆里。
在日本,完全报废的电视会被主人把电源线剪断,而垃圾堆里的那几台彩电电源线都是完好的。我一激动,就把6台电视都搬到了租住的出租屋里。回到房间,看着那6台正常工作的电视,心中无限感慨:我们的祖国何时也能这么富有?从此,我的学习目标不断提升,我渐渐认识到,作为国家出钱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更要学习他们开放的思想、系统的理论和多样化的视角。
不懈追求拼搏努力再努力
初到日本进行学习研究,计算机是最主要的工具。在此之前自己连键盘都没有摸过,进入机房后就像用电视机那样开关计算机,更别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操作了。但是,年轻人总是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不懂就问。几个月之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相当熟练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了。当时有一种“乡下人进城”的新鲜感,但也正是这种新鲜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不断去获取前沿知识、掌握先进技术。
留学时对日本学者最深的印象,是他们的严谨。刚开始到日本,看专家培育白鼠或进行控制性试验,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都做得那么细致、严密,这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日本专家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与精神,使我深受教育并激励着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我的工作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从1991年至1999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我获得了日本的医学博士学位。现在回想起来,在留学的那些日子里,面对的最大困难也许并不是语言障碍,而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那些年,生活虽然清苦,但收获却是颇多的。
为祖国医学发展奉献才智
2000年回国后,我被特招到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先后担任过科主任等职务,主攻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有人问我,你所取得的成绩与你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有必然的联系吗?我告诉他,一个小故事可以让他明白这其中的关系。1992年,我的导师来到北京,我到机场接到导师之后问他:你想去什么地方看看?是故宫还是长城?他回答:咱们去周口店吧。“去那里干什么呢?”“学医的人总该去了解一下人类的起源吧?”
我们一起驱车到了位于北京房山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当时那里面比较冷清,游人很少。我的导师却饶有兴趣地在里面看了好几个小时,并不时停下来思索。几个月过后,导师告诉我,他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5000多字的关于人类起源的文章。我看过文章后发现,里面大部分篇幅是对于周口店的考察记录。也许这就是敬业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工作的真诚态度上,更是一种孜孜不倦时刻探索专业知识的精神。导师的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我把这种精神融入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之中,力图为我国的糖尿病治疗研究作出最大的努力与贡献。
现在,孩子们出国留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了。期盼着他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到国外不仅仅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学习国外开拓发散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发挥光和热!(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