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华侨史 重走滇缅路寻访南侨机工历史足迹

南侨机工后代达娅(中)与南侨机工在一起。

南侨机工后代达娅(中)与南侨机工在一起。

  原标题 南侨壮歌 纸间永续

  海南日报丨陈达娅

  “为什么要重走滇缅公路,且是从遥远的海南岛奔来?”

  “有的事你会忘记,有的人你必然记住!”

  哦,《海南周刊》是为了你必然记住的一些人——南侨机工!

  压根没想到,我这个生长于云南红土高原的海南妹,竟然会与我家乡众多读者喜爱的《海南周刊》相识,且有一份深深情缘!这一切源于南侨机工的故事。

  2007年5月26日,《海南日报》刊登《南侨机工的精神价值》一文,介绍了我和另一名南侨机工后人编写的《再会吧南洋》一书,引起读者共鸣;之后,我有幸参加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有关活动,探讨海南华侨史。我以为,在海南对于南侨机工的宣传工作算告一个段落了。没想到,2009年初,我电话得知《海南日报》“重走滇缅路寻访南侨机工事迹”小组一行四人飞抵昆明,即将寻访南侨机工历史足迹,我惊喜于《海南日报》对红土高原上南侨机工历史足迹的重视,更欣喜的是800多名海南籍机工的故里记得他们这个群体。

  2009年3月2日,刚落地昆明的海南日报记者伍立杨、梁昆、范南虹、李幸璜不顾旅途劳累,即刻启程到位于昆明西山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谒拜。途中,梁昆很认真地告诉我:“达娅姐,小范在来之前流着泪读完《再会吧南洋》一书,用了整整半包纸巾擦眼泪。”范南虹羞涩地一笑说:“我为对南侨机工历史认知得太少而感到自愧,希望此行能加深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

  从滇缅公路零公里处出发,《海南周刊》重走滇缅公路小组开启“用心去丈量尘封的历史”寻访之旅。

  海南日报记者在2009年的春秋两季,曾两次驱车长旅,重走滇缅路,寻访南侨机工足迹,渴望能透过已经远去的时光,打开历史的记忆之门,寻找到曾经在滇缅公路上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800多名海南南侨机工的身影与故事,之后《铁血滇缅路》一书记录了寻访者重走滇缅路寻访海南南侨机工的发现,重拾滇缅公路对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所起到的战略作用,并深深缅怀逝者。

  同年4月6日,海南省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海南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0周年”活动,《海南周刊》登载《硝烟远去南侨机工精神永续》,对南侨机工精神作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我把收存起的《海南周刊》带回云南,带回了这份字里行间承载的众多南侨机工生前念念不忘之故乡情结。随着南侨机工历史故事的进一步宣讲,《海南周刊》对寻访到的健在南侨机工多次报道,南侨机工的故事在《海南日报》一次次地报道中被更多的人了解,南侨机工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敬仰关注。而远在云南的我通过《海南周刊》讲述了南侨机工的故事,通过《海南周刊》了解着故乡的过往今昔乃至更多。海南籍南侨机工翁家贵生前被评选“2015年度感动云南人物”以及以翁家贵原貌雕塑的青铜像在云南落成,我及时把消息通过《海南日报》报道给家乡的读者,《海南周刊》牵引着两地间的南侨情缘。

  以南侨机工历史故事创作的交响史诗《南侨颂》在海内外演出引起极大反响,在海南省委宣传部及省侨办的支持下,在海南日报的推动下,《南侨颂》于2016年9月1日在海南大学成功唱响。在《南侨颂》剧组到达海南的第二天,《海南周刊》主编及时联系海南中学校长马向阳,在新学期的第一个夜晚海南中学就在“衍林堂”举办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讲座, 晚上八时许,我作为南侨机工后人给该校百余师生讲述了南侨机工历史故事,在座的全体师生深受感染,掌声此起彼伏。

  “《南侨颂:英魂归家的路不孤单》”——《南侨颂》在800多名海南南侨机工的祖籍地唱响了,《海南周刊》做了这样的报道。的确,有了海南日报记者这样用心的寻访,有了《海南周刊》这样真情的讲述,南侨机工的历史故事在《海南周刊》的回忆中一直留有余温,且延续着。

【责任编辑:史词】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