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海归创业团队如何破除“进口垄断”?

  原标题 海归创业团队如何破除“进口垄断”?

  落地佛山两年,佛山峰合精密喷射成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合科技”)与南海本地龙头铝企进行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生产设备已进入检测和试用阶段。而在距其700米的佛山华芯微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芯微特”),历经3年努力,他们终于将其性能超过国外厂商的芯片“装”进了本地家电巨头的新产品中。

  上述两个合作,均是由当地政府牵线促成。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南海共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团队83个,集聚海内外博士200多人。

  类似峰合科技、华芯微特等海归创业团队,多是将国外相对成熟、国内尚属空白的技术带回到国内。这些企业产品市场化的过程,“撞”上了中国进口替代的潮流。当初,瞄准了国内广阔的市场与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落户的海归创业团队,在省、市、区等多级政府的配套扶持资金下得以站稳脚跟,但要真正扎根,其从海外带来的技术必须在本土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破除“进口垄断”。

  ●南方日报记者 王诗琪

  1 牵手南海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

  峰合科技董秘杨馥蓉说,自己没有囫囵觉能睡了。

  2014年,曾任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驻华首席代表的华裔科学家杨云峰,携精密喷射成形技术(以下简称“PSF技术”),落户力合(佛山)科技园,如今已经开始与佛山、广东的企业开展合作,生产高性能铝合金、高品质不锈钢冷轧辊等。公司迅速发展,年过60岁的峰合科技董事长杨云峰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忙碌也是其他员工的工作常态。

  “我们在今年3月与南海本地的龙头铝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专门为其研发设备生产超高强度铝合金等产品。”杨馥蓉介绍,八九月时该项目已经完成研制和生产,目前处在检测和试用阶段。如果产品订购量大,二者还将合作在南海投建一条大型的生产线。

  PSF技术是指将高温金属液体进行雾化喷射、沉积、高速凝固,制成形状精准或近净形产品的高效绿色增材制造技术,被誉为21世纪冶金领域三大前沿技术之一。该技术比3D打印速度快1000倍,生产成本约是其1/50,在大规模产业化上无疑更具优势。

  距离峰合科技仅700米,同在力合(佛山)科技园的华芯微特也是一家由海归人才团队创立的企业。华芯微特创始人韩智毅此前在美国半导体企业Maxim工作多年,美国硅谷是华芯微特的“技术之源”。

  华芯微特主要专注于做32位MCU(微控制单元)。MCU是指将CPU(中央处理器)、内存、计数器等集成而成的芯片,是芯片级的计算机,32位MCU则是该领域的中高端产品。从最小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大型的工业机器人,几乎所有嵌入式电子产品都要用到MCU,物联网的兴起又进一步催生了MCU的应用市场。

  华芯微特总经理易小龙介绍,华芯微特已研制出7个系列、30多款产品。其产品与国外MCU巨头企业相比,在可靠性上“高出1—2个等级”,此外还具有低功耗、处理速度佳的优势。“可以说我们的产品丝毫不逊色于国外(企业),有些指标甚至要更强。”易小龙说。

  目前,华芯微特主要瞄准家电市场,目前已与佛山两家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一家装置华芯微特芯片的新产品正在试产阶段,计划将于明年开始量产。

  2 政府扶持资金助团队站稳脚跟

  政府对人才团队的扶持是上述人才团队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杨云峰团队是2015年佛山唯一一个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珠江人才计划”的人才团队,获省财政资助1000万元。“再加上市、区配套,共获资助3100万元。”杨馥蓉说。资料显示,峰合科技创立之初的启动资金,来自广东猎投基金、深圳清华力合创投等投资机构和清华科威国际技术转移公司,此外,企业还曾获佛山高新区“清华校友创业项目”和佛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扶持资金总额为数千万元。

  正是在上述资金的扶持下,2014年底成立的峰合科技在不到2年的时间完成了定制厂房建设,设备的交付、安装等,并可进行小型生产。

  “2016年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入选者陈显锋团队,同样依靠着地方政府对人才团队的1000多万元扶持,得以引入昂贵的柔性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生产、检测设备,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室的组建。

  比之2011年成立的华芯微特和2014年落户的峰合精密,2016年11月创建的佛山市卓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膜科技”)还是南海“海归创业军团”中的“新兵”。

  卓膜科技创始人陈显锋在日本待了17年。从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后”,到日本一家企业担任技术研发项目的头儿,陈显锋长年从事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研发,并在一次偶然中取得了“柔性材料”制作工艺的突破。

  依托该工艺生产的柔性压电薄膜材料是卓膜科技的核心产品,能够直接在有机材料上刻蚀电路,从而扭转了传统制作工艺中,以硅为基底进行刻蚀再将薄膜剥离造成的技术难度太大、良品率过低的问题。

  “我们现在正在制作可长期佩戴的心率监控设备样品。”陈显锋介绍,“我们也与一些风投机构有过接触,多数均对这一技术表示了兴趣,但要求卓膜科技先做出样品。”陈显锋说,柔性压电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智能穿戴、医疗健康、汽车及手机用电子部件等。

  目前,卓膜科技的运营基本靠自筹资金和来自政府的扶持,最大的一笔投入花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为400多万元。

  3 市场突破遭遇“进口垄断”拦路虎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南海共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团队83个,集聚海内外博士200多人,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南海重点发展产业。此外,截至2017年7月,南海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人、院士8人。

  以峰合科技、华芯微特、卓膜科技为代表的海归创业团队,大多是将国外相对成熟、国内尚属空白的技术带回到国内,落地点考虑的是技术转化所需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瞄准的是国内广阔的市场。

  但中国早已深深嵌入全球制造的产业链,这些从海外归来、拥有高精尖技术储备的企业在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进口垄断的竞争局面。

  “最初在政府的牵头下,我们和南海本地的家电龙头企业接上了头,但当时企业老板最开始抱着的态度是‘政府介绍的公司,打发了就完了’。”韩智毅说,芯片国产化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市场的观念,“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应用的是进口的8位芯片,但如果你从来没有驾驶过汽车,就永远不知道汽车比自行车好在哪里。”

  华芯微特在该龙头企业的车间里“扎”了3年,从一个个细节的问题开始解决起,让其看到华芯微特的芯片能够发挥的作用、实际的性能等,最终才获得了企业的信任,从而有了后续的量产订单。

  “目前国内生产的家电产品‘大脑’基本都用的是国外的芯片,佛山就是中国家电行业的‘显性冠军’,我们如果能为佛山的家电‘换脑’,我们就是‘隐形冠军’。”韩智毅说。

  但这种“突破”并不简单。杨馥蓉说,在PSF技术推广过程中,很多客户劈头就来一句:“你有工程应用了吗?”一方面,高性能合金材料的成本比传统制作方式要高;另一方面,如此高性能合金材料在国产产品中尚缺少终端应用。“反而是国外的厂商愿意让我们在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进行试用,这实际上是违背了我们从海外归来推广技术的初衷。”杨馥蓉说。

  在杨馥蓉看来,如果能够集合佛山本地制造企业的需求,制作一份关键技术的“替代进口需求清单”,再由海归人才团队“照单”击破。“一旦做出了‘样板工程’,我们的技术就有了背书、市场拓展难度大大降低,而应用我们技术的企业也将获得实际的效益,是一种双赢局面。”杨馥蓉说。

【责任编辑:郭晓倩】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