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沈阳市长齐谈聚“才”新招

摄影/本报记者 蒲晓旭

摄影/本报记者 蒲晓旭

  西安沈阳市长齐谈聚“才”新招

  最近一年,为了留住人才,二三线城市用宽松的户籍门槛和优惠的创业政策等条件,轮番上演“抢人大战”。在出台措施吸引人才的城市中,曾经的工业重镇沈阳市和西部重镇西安市表现亮眼。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长姜有为和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长上官吉庆分别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就当地人才新政取得的成效,以及这些吸引来的人才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发展变化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长上官吉庆

  西安要“不拘一格聚英才”

  2017年,西安市迁入并落户的总人数是257419人,同比增长340%。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长上官吉庆说,西安要“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户籍、人才及创新创业政策的“三大新政”正在研究升级版,更好地为人才进行服务保障。

  谈“抢人大战”

  今年已有15万人落户

  北青报:在此轮“抢人大战”中,西安更希望吸纳哪方面的人才?

  上官吉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讲“兴城先兴人”。龚自珍曾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传世名句,今天,我们更应该转变用人思维,拓宽用人领域。

  “不拘一格”,是我们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的基本方略。我们不限定具体标准,着眼“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既要有各类科研人才、管理人才,也要引进技能型人才。当然,我们特别希望能吸引站在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以及与国际接轨、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向西安聚集,为我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北青报:具体而言,西安采取了哪些举措?

  上官吉庆:为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去年我们创新实施了“三大新政”,即最为宽松、最为优厚的户籍、人才及创新创业政策。现在正加紧研究出台新政升级版,制定更多更优更细的配套措施为人才做好服务保障。

  在这“三大新政”基础上,今年西安已经实施了户籍新政2.0版,门槛更低、措施更实、“引力”更强。举个例子,从3月5日起,凭学历落西安社区集体户,只需通过掌上户籍室上传学历、身份证照片即可,办理人无需再跑腿,户政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后将户籍卡直接邮寄给办理人。

  北青报:“战绩”如何?

  上官吉庆:2017年全市新增落户人口25.7万人、同比增长了3.4倍,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约20.9万人,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14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8名、地方级领军人才71名,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今年,户籍新政2.0版实施短短2个多月时间,我市新落户人口已达15万人,其中各类人才占到了落户总人口的63%,政策效果十分明显。目前,西安平均每天落户博士100人、大学本科生1000人,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

  谈新举措

  “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行动启动

  北青报:西安有很多高校,这是西安的一笔丰厚财富,在留住大学毕业生方面,西安都有哪些举措?

  上官吉庆:2018年初,西安市政府启动“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这一计划,实现“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的目标。每年至少开展30场巡回招聘活动,其中市本级10场,组织西安重点企业、重点单位赴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同时,将同步开展赴外地知名高校开展中高端人才引进活动,提升西安影响力。我们还将每年组织1000名优秀大学生进政府、进管委会参观、实习、见习,使大学生充分感受西安行政效能革命成果,增强对西安未来发展的信心。

  北青报:下一步西安还将有哪些举措?

  上官吉庆:今年,西安将再出六条新举措继续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包括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在全国重点城市设“引才工作站”等。

  我们将在全国重点城市和“双一流”高校设立20个“引才工作站”,在社会名人和高校中聘请100名“招才大使”和“校园引才特使”,组织开展赴30所重点院校70场精准招聘活动。此外,加快人才国际化的进程,在原有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5个海外人才工作站的基础上,今年再建立捷克、希腊、瑞典3个工作站。

  谈地缘优势

  西安比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空间更大

  北青报:西安吸引人才的优势在哪里?

  上官吉庆:这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答。从“宏观”上讲,西安发展更有潜力,舞台更加宽广。从国家战略层面看,西安担负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主创新示范等国家使命,特别是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西安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越发重要。

  从区位优势看,西安虽地处西部,但我们是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西北的“龙头”,相较于其他西部城市本身就更有发展潜力,也更具吸引力。从未来发展潜力看,西安市的发展成效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被联合国城市发展报告评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新兴城市”,被环球网评为“2017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以上种种,使得西安更加富有魅力,也更让大家青睐。

  北青报:那“微观”上的优势又指的是什么?

  上官吉庆:从“微观”上讲,西安的政策更为优惠,也更加求贤若渴。相较于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安发展空间更大,我们对人才的渴望更加迫切、也更有诚意。下一步,西安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多配套措施,努力为奋斗者“铺路”、让追梦者“圆梦”,西安的吸引力和城市的品牌效应还将会进一步提升。(付垚)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长姜有为

  沈阳人才回流态势明显

  面对外界关于“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讨论,以及二三线城市正在轮番上演的“抢人大战”,曾经的工业重镇沈阳,正在面临新一轮挑战。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长姜有为表示,沈阳接连出台多项举措,希望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目前,新政效果显著,沈阳的人才回流态势明显。

  谈“抢人大战”

  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

  北青报:面对关于“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声音,沈阳有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举措来留住人才?

  姜有为:沈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颁布了《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又称“人才新政24条”,打造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新高地。目前,沈阳市正在实施“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海外优才汇智聚力工程”、“紧缺急需人才和军民融合人才集聚工程”、“中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大学生留沈倍增工程”、“盛京工匠培养工程”等7项人才工程。

  北青报:为留住大学毕业生,一些城市还出台了买房打折、给补贴等“抢人”政策。沈阳市是否开出类似“条件”?

  姜有为:我们提出利用5年时间吸引储备7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沈创新创业。具体措施包括,实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对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技术或专利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博士,给予最高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等。

  北青报:全新的人才政策,是否为沈阳市带来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姜有为:来看一组最新数据。第一,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2017年,全市千人计划人才增长29%,长江学者增长40%,海外研发团队增长6%,全年引进博士884名,较2016年增长115%。

  第二,高校毕业生来沈就业创业人数明显增加。2017年,全市共接收高校毕业生70416人,较2014年的64517人、2015年的64321人、2016年的62797人,有了大幅提升。

  第三,长期在沈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17年,长期在沈阳市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为3758人,较上年增长了12.4%。沈阳市外籍人才存量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六位。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才也把投资兴业的目标锁定在沈阳。2017年,外埠来沈投资企业3.6万户,同比增长78.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47家,较2014年增长127.7%,跃居东北首位。

  谈新举措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北青报:除了政策留人,沈阳市还有哪些方法吸引人才、善用人才?

  姜有为:用积极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是第一步的,更要用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和留住人才。

  近年来,沈阳市努力创造更加自由、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比如,2017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辅导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达到217家,入驻企业(团队)近6000家,带动就业近7万人,居东北地区前列。此外,沈阳市还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重大创新平台涵养科技人才,对新获批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200万、100万、50万元补助,并对人才培养和创新业绩等情况进行考核,使创新平台成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创业的支撑载体。

  北青报:在留住人才方面,是否取得具体成效?

  姜有为:目前,沈阳全市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536个,近万名科技人才在平台中得到培养锻炼。东北大学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1个机构在较短时间内汇集科技人才近500人。4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有盟员单位960家,汇集科技人才2万多人。沈阳市还实施了“1123”工程,参与“双百工程”的科研人员达6539人;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双培育工程,汇集科技人才4.5万人。

  谈转型发展

  用人才助推老工业基地创新

  北青报:您如何评价沈阳目前的一系列“人才新政”?

  姜有为:我认为,沈阳市人才新政含金量高、惠及面广、操作性强。这些措施,也体现出沈阳市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态度,目的是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沈阳市正在不断丰富创新人才培养及引进方式,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助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创新发展。

  北青报: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引进方式方面,还有没有其他举措?

  姜有为:近年来,我们组织了50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赴全国15个省市的20余所高校,举办人才洽谈交流活动200余场,引进博士1600余名、硕士9000余名、本科生12000余名。开展“名校博士沈阳行活动”,仅2017年就分两批邀请了63名清华大学等名校博士来沈与用人单位洽谈对接。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活动。目前老乡、校友、战友人才库储备量超过2200人,项目储备300余个。大批人才随之回归沈阳、扎根沈阳,在沈阳投资兴业。

  当前,沈阳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在夯实,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巩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结束了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培育,这都为广大人才来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张雅)

【责任编辑:罗丹】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