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荷兰中餐厅的背后 都是华人的心酸奋斗史

  中国侨网5月28日电 据荷兰《华人新天地》网站消息,荷兰人记忆中的传统中餐厅是这样的:门外挂着醒目的大红灯笼,屋内挺立着雕龙画凤的柱子与天花板;一个养着五颜六色观赏鱼的鱼缸;一本挂在墙上的中式日历;一份摆在桌子上的炸虾片。

  1920年,荷兰第一家中餐厅Gouden Muren在鹿特丹开业。经过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勤奋努力,传统中餐厅已经同郁金香、羽衣甘蓝(boerenkool)一样,成为了荷兰人宝贵的文化遗产!

  2008年,荷兰曾有传统中餐厅2123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传统中餐厅逐渐被日式料理餐厅和新式中餐厅所取代,数量急剧下降,如今已经只剩1700家左右。

  鼎盛时期时,荷兰每一个村落里、每一个小镇上都会有这样一家中餐厅!传统中餐曾代表着一些荷兰家庭的周末生活:一家人吃着外卖打包回家的Babi Pangang,看着喜欢的电视节目。

  可以说,传统的中餐厅早已成为:荷兰一种独特的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独特的符号。

  这个符号不仅仅记录了荷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记录着二战后第一批来到荷兰开中餐厅的华人的艰辛和努力。曾经在荷兰的中餐厅,常年无休,几乎每天都开门营业,风雨无阻;老板与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做老板的,工作的时间有时更长。

  每逢周末节假日,别人的休息日,却是中餐馆最忙碌的时候。到了餐期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忙到整个人手脚都飞起来。

  餐厅里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做吧台或是威打(服务员)的,工作范围从接电话接受订台、订货、餐期时候的迎宾、为客人挂外套、布置餐桌餐具,到点菜端饮料端菜、问候客人饭菜是否可口,要不要添茶水添饭;到最后的收拾桌子,算账,收钱,送客……流水线作业,一个人全包办。

  非餐期不忙的时候,还要收拾餐厅的卫生:擦玻璃、擦桌椅、擦吧台、拖地、吸尘、洗厕所,还要包迷你外带辣椒酱包Sambal;给炸虾饼分袋打包备用;有时还要自制凉茶饮料Ice Tea……

  而做老板的还要在餐厅开门前去买货;关了门还有结账,回家算名账目,否则遇到税务局来检查,一周的账目不清楚的话,就可能要面临无情的罚款单。

  面对各种荷兰政府部门的严格的检查,类似卫生检查,一个不小心可能整个餐馆关门大吉。很多中餐厅的老板们,还不得不干起“装修工”:比如,自己动手修整餐厅各个角落。厨房地面不平整,因为荷兰人容易积碎屑;地下储藏间楼梯老旧,看起来不坚固,荷兰人先开1000欧罚单,然后限期一星期修好,否则,再检查再罚款。

  从小在餐厅里长大的荷兰华二代、三代,很多都是长大懂事后,就开始在自家餐馆里帮忙:或是在厨房做下手、洗碗;餐楼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有立马换上西服,从厨房出来帮忙做威打。

  周末节假日,荷兰人的孩子都在外边无忧无虑地玩耍,而中餐厅老板的孩子们,却经常在自家的餐厅里忙得满头大汗。在中餐馆工作的辛苦不仅是体力上的,而且还要劳神费心地学说荷兰语。

  由于荷兰人在中印餐厅买打包外卖的时候,华人服务员总会问一句:Sambal bij?(迷你装辣椒酱,要不要?)结果,荷兰或者摩洛哥裔的小孩,看到中国人就会开玩笑地说:Sambal bij?

  中餐厅每道大菜都会有白饭或者炒饭、面配送,所以华人威达也经常会问上一句:met witte rijst?nasi?bami?(要白饭?炒饭?炒面?)

  中国人发不好荷兰语中的R音,常常把rijst(米饭)说成lijst,结果,又成了荷兰人开玩笑的话题。可以说,在荷兰的每一个传统的中餐馆,背后都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国人在荷兰的血泪奋斗史。

  最近几年,很多中餐馆由于招不到工人,经济不景气,以及日餐泰餐等其他亚洲餐的崛起导致客源流失,不得不每周休息一天。

  中餐厅,作为荷兰华二代、三代成长的“摇篮”,却长大之后不愿意再从事餐饮行业,不愿接手父母留下的中餐厅,中餐厅,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况。而传统的中餐厅,也开始逐渐转型,开始迎合新一代年轻人的口味与偏好,改良菜品,重新装修,在时间的流转中,逐渐褪去了其最原始的样子。

  这些代表着传统中餐厅“符号”一样的景物正在渐渐远离荷兰大众的视线。荷兰摄影师Mark van Wonderen先生为了将这一时代的记号记录下来,花费数年的时间跑遍全荷兰,为 1090 家传统中餐厅拍照留念:并且装订成册,推出影集:“CHIN.IND.SPEC.REST: een verdwijnend Nederlands fenomeen”。

  如他所说:在一切来不及之前,他做到了。那些曾经散落在荷兰大街小巷,市中心、小镇上、甚至村落里的传统中餐厅,在摄影师Mark van Wonderen的镜头下,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安静而祥和地遗世独立。

  她,曾经散发着让荷兰人着迷的异国风情;她,曾经是每个荷兰家庭餐桌上的独特风味;

  她,曾经随着荷兰这个国家一起经历了风雨;如今,她迟暮,她已然老去,或即将沉睡在一代荷兰人的记忆之中?还是成为荷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永恒不变的“舌尖上中国味道”?

  在荷兰的传统中印餐厅,虽然外观上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特色,但是在菜品和口味上,为了适应荷兰人的偏好做了很大改良:味道偏甜酸,增加了南亚风味。很多菜只做给荷兰人吃,中国人却一点都“吃不下”。

  这种改变还由于荷兰历史上曾经殖民过印尼,对印尼菜的口味十分喜爱;于是,第一批来到荷兰开中餐的华人,将荷兰人爱吃的印尼口味和传统菜,加到了中餐厅的餐单,并把餐厅改为中印餐厅(Chinees Indisch Restaurant)。

  荷兰人在中印餐厅最爱点的菜有,比如:芙蓉虾(鸡蛋炒虾或者肉,盖上番茄汁)荷兰文:foe yong hai;沙爹串加什锦炒饭,荷兰文:Saté met nasi;什菜(什锦蔬菜)荷兰文:Tjap Tjoy;以及火肉(印尼版的叉烧肉)荷兰文:Babi pangpang。

  荷兰中餐厅变迁史,其中是否也有你的一份记忆和一份努力?

【责任编辑:陆春艳】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