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柯街镇华侨社区: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侨牌”典范-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云南柯街镇华侨社区: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侨牌”典范

2021年12月01日 09:07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柯街镇华侨社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侨牌”典范

  11月27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媒体采风活动的记者们走进保山市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据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介绍,这个专门为安置越南归侨而建的社区发展已超40年,从新光农场、柯街华侨农场再到如今的华侨社区,这里的3000多名归侨、侨眷与当地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亲如一家。

  归国: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柯街镇华侨社区的前身是“新光农场”,曾是一片无人居住、瘴气弥漫的沼泽地,后被设立为新光农场。直到1979年,为安置越南归难侨,柯街华侨农场正式成立。国家主动安置,提供住所,越南归难侨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居有定所,有了真正的家,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长年的定居生活,让侨胞们对周边状况了如指掌,他们经常与周边的各族群众分享美食、唠家常,了解彼此的文化,欢庆节日。

  改革: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记者注意到,连接大门与社区的是一条名为“峥嵘路”的狭长小道,在这条路上,不仅记录了社区的“前世今生”,更承载着社区改革发展的光荣历程。如今的华侨社区共经历了四次改革,第一次是迎接越南归难侨,第二次是1988年1月云南省政府将柯街华侨农场的管理从省侨办直属管理移交昌宁县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的方式极大便利了农场的运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加强了农场职工与周边居民的联系,大伙开始结亲交友,逢年过节还会互相问候。1997年华侨农场由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综合性的农业企业,2009年6月20日改制为柯街镇的一个城市社区,一步步地改革发展,广大归侨、侨眷不断融入地方、融入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多年来,侨乡、侨眷始终坚持改革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持交往、交融,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其乐融融:“五个凝聚”打造幸福侨乡

  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回忆道:“我回国时刚满7岁,亲身经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艰苦岁月,后来在党的关怀下,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现在我在社区任职,妻子在家种植冬早蔬菜、照顾父母,孩子在省城上大学,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同样的还有社区八组居民黄氏英老人,老人现年92岁,既有退休养老金,还有春节慰问金等,老人常说:“一定要教育好子孙后代感党恩、感祖国之恩。”

  多年以来,社区党总支和党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建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居民增收致富。扶贫互助社党支部副书记李自福带头组建的“侨众和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仅向社员赊销农资,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产品代销服务,为社员增加收入。社区还以党的政策凝聚人心、以思想凝聚人心、以产业凝聚人心、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服务凝聚人心,华侨社区将“五个凝聚”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归侨、侨眷的幸福感、获得感。

  党史文化墙、峥嵘路、侨情展室的“一墙一路一室”,这些都是记者在社区看到的景象。从新光农场到华侨社区,从留不住到不想走,从集体宿舍到独栋洋楼,从泥滑路烂到大道通途,从格格不入到主动融入,越来越热闹的华侨社区正续写着一段段民族团结的华丽篇章,逐步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侨牌”典范。

  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 王睿妮 余佳柯 报道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