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 深港兄弟之城携手共度“生日月”-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 深港兄弟之城携手共度“生日月”

2022年07月01日 11:30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深港澳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及携手同学行动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深港澳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及携手同学行动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25年来,一座城始终洋溢着另一座城的欢乐

  来自深港兄弟之城携手共度“生日月”的深度观察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通讯员 李钢 文/图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人,每逢他的生日,必有另一人无需请柬与客套,也会与他一同唱生日歌、吹蜡烛,那么这两个人一定是血脉相连的至亲;如果说,世界上有一座城,每逢它的“生日”,另一座城必然会全城响起生日歌,飘满彩带、送出祝福,那么这两座城一定是香港和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迎来第25个生日,深圳77个居深港人联谊组织、346家与香港结对子的中小学、跨境学童服务中心、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团体早已自发进入“生日月”模式,通过各种方式为香港庆生,鹏城各地处处洋溢着一片喜庆氛围。

  欣逢盛世,携手筑梦。从人员来往到规则衔接,从口岸开放到资金技术流动,从“软硬联通”到民心相通,从交流互访到共建共享……深港两地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进一步释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活力。俯拾皆是的“双城故事”,注定两座城市必将赓续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地体现和诠释“深度交融”的意义。

  “一座城洋溢着另一座城的欢乐,他们不分彼此”

  这是无数深圳市民刻骨铭心的记忆:2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从深圳进驻香港,瓢泼大雨中,他们站在道路两旁欢送威武之师,挥动着国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雨水、汗水、泪水交织在一起。深圳与香港两座兄弟之城同气连枝的情谊,镌刻在每一个深圳人的心里。于是,每年六七月间,香港街头巷尾热闹“庆生”之时,隔河相望的深圳,也总是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迎风飘扬在大街小巷,传承家国情、携手共筑梦,深港间的来往早已跨越窄窄的罗湖桥,奔向广阔的湾区天地。

  据深圳海外联谊会统计,在6月至7月间,全市社会各界群众自发举办181个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涵盖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群众性的庆典,文化艺术交流展演,以及社会各界为深港交流搭建的一批新平台、启动的一系列新机制。

  从福田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专业人士交流服务中心启动,到罗湖区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团体服务中心揭幕;从走进南头古城深港澳青少年“寻古探今”感受魅力南山,到宝安“深港一家亲 庆回归献祝福”;从龙华“港人讲事”故事分享会,到坪山深港澳青少年“未来之城创想营”;从唱响光明回归亭公园的《深港同根 心向光明》,到港籍青少年手牵手“睇”大鹏觅良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活动热浪在鹏城各地掀起了阵阵高潮,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湾区新未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景象正遍地开花。

  6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办深圳联络处主任邓秀娴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个“九宫格”,9张图片分别是深圳在9个地标建筑上为香港“庆生”的大幅红色海报,“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一国两制耀香江”“深港共谋新篇章”等贺语连成一抹抹亮眼的“中国红”。“非常感谢深圳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所做的主题宣传。”在邓秀娴眼中,深圳是香港最亲密的“邻居”。2020年初,她因工作关系来到深圳居住,两年多来曾多次推动参与深港交流活动,见证了深港共荣的深厚情谊。“三四十年前香港的厂商、专业人士陆续来到了深圳,香港的影视歌曲等文化也传入深圳,广受欢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香港创业青年将科研技术带到深圳转化落地,谋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邓秀娴表示,如今的深港合作已从最初的经贸往来拓展至各领域各方面,特别是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在不久的未来将与香港北部都会区连成一片……和眼前“生日月”两地同胞心灵上的亲密无间一样,空间发展打成一片的未来景象令她心向往之。

  “数不清的普通深圳市民,都在默默从事深港交流工作”

  一般人很难想象,一位从事美术教育的深圳普通市民,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忙了快半年。她就是深圳市大美青少年发展成长指导中心教师杨海兰。这段时间,杨海兰在各方支持下,联合香港朗晴慈善、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等承办了“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深港青少年共绘美丽湾区等大型活动,接下来,她还要马不停蹄筹办在国家画院举行的碳中和主题画展。“我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孩子们眼中的碳中和美丽世界带到首都,展示给全世界!”她满怀激情地说。据她介绍,自己的课堂有不少香港学生,深受深港两地老一辈艺术家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鼓舞,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香港青少年近距离了解深圳、湾区及内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态。“这次迈向碳中和的启动仪式,有25家深圳和港澳学校参与。让我没想到的是,活动过后,不断有学校和社会机构向我伸出橄榄枝,他们都希望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我希望通过深港青少年共同牵手,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对湾区的了解,点亮孩子们的梦想,润泽孩子们的心灵,凝聚起深港两地青少年共建大湾区的愿景和力量。”杨海兰对深港交流充满期许。

  2006年初,北环中学与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缔结为姊妹学校,同年7月,曾彦玲从香港学习回来担任北环中学校长,结对子工作成为她多年履职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学生到学校管理层相互走访参观,两所姊妹学校迈开了交流的第一步。每年的9月30日,北环中学与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都会同步举办“同心同根国旗升——我与新中国同庆生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2006年至今,这个活动已持续了整整16年,从曾彦玲手里接下校长重任的李国标,也把结对子的使命接了下来。2021年9月30日,“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主会场分别设在深圳北环中学和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两地15个分会场上千名学生、各界代表人士一起奏唱国歌,10月生日的学生隔空切蛋糕,其乐融融。2015年时任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校长、现为香港教育局局长的蔡若莲参加完活动后说:“‘我与新中国同庆生日’活动,对香港学生了解祖国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意义重大!”如今的曾彦玲在福田区教育局负责深港澳教育交流工作,她深刻体会到,开展缔结姊妹学校工作,要建立在互相了解、认同彼此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把爱国教育、民族文化教育融合在交流中,交流才能持久。

  “同享蓝天一片,携手永怀正念”“愿携手踏平崎岖,愿生活再如常”……”在“深港澳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携手同学行动成果展”活动现场,深港学子相隔两地,齐聚“云”端,唱响《狮子山下 深港同心战疫》主题曲。为筹办此次活动,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教育研究部主任高红妹忙碌了几个月。她曾被教育部选派到香港指导教学一年,与香港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被评为内地赴港优秀指导教师。高红妹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一直不遗余力推动深港澳教育交流,由她主持的“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研究”课题,入选国家教育部2021年度全国十大粤港澳教育专项课题。

  210项活动、深港澳三地346对学校加入、近4万名学生参与……成果展上,一串串生动的数字记录了深港澳少年并肩成长的青春史。近年来,深港澳姊妹学校从“牵手”到“拥抱”,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美文经典诵读比赛、深港中小学校长论坛等多项品牌活动层出不穷,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正写下新样本。深港学生同心抗疫的悠扬歌声让人泪目,同在活动现场的曾彦玲和高红妹眼神里满是欣慰。“孩子们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疏远,反而彼此更加牵挂,他们在守望相助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同胞的真挚情谊。”现场一位嘉宾道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深圳没让我们失望,我们也没让深圳失望”

  “这是最好的创业时代。”深圳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总是风尘仆仆地往返于深港两地,此次回深的时间不长,他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公务。但始料未及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处理公司事务,就先应接不暇地忙于出席深圳社会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活动,亲密无间的深港同胞情谊令他深受触动。6月14日,在罗湖区成立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典礼上,他由衷地感慨道,场地、人才公寓、政策优惠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正是港人来深发展最急需的帮助,一切他们能想象到的,深圳各级政府、社会机构都在贴心地安排,他相信这些新平台会让更多的港人感受到深圳同胞的手足之情。

  冼汉迪道出了无数港人的心声。“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2021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市民普遍认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能带来益处。在为港人服务方面,深圳从来没有让人失望。2021年3月,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口气推出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生活、创业、就业、学习18条措施,一年多来,深圳各有关部门出台的配套措施达99项之多,社区开设的港人服务窗口达228个,其中不少创新之举打破了以往的制度藩篱。令港澳居民在深发展同享“市民待遇”,“来了就是深圳人”引发众多湾区寻梦港青的共鸣,“深度交融”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当“深圳人”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在深的港人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今年深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增香港注册志愿者490人,有160人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新增服务时长2605小时。截至3月19日,深圳注册的香港义工累计8014人,深圳港人义工服务时数累计逾14.5万小时。自2020年2月以来,深圳已组建了1375支青年防疫突击队。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几乎所有骨干都参与深圳防疫,他们全城动员筹集运送生活物资、协助核酸采样、接听暖心热线……“深圳没让我们失望,我们也没让深圳失望!”一位港籍青年义工如是说。不分你我,这就是“深度交融”的最好诠释。

  6月16日,即将迎来10周岁生日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办《回家》主题音乐会。在医院大楼中庭,港籍医护人员在高歌香港同事创作的歌曲《回家》,前来诊疗的市民在各个楼层挥舞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打着节拍。同一首歌,唱到两地同胞的心坎里。“从不认识这个地方到深入扎根在这里,期间与同行和政府一同建设医院,得到了祖国的大力支持。”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小儿骨科主任杜启峻回忆说,十年前自己初来深圳时只是一名小儿骨科医生,而现在有许多疑难杂症患者从全国各地来到港大找自己就诊,在十年的成长中,他已对深圳有了深厚的感情。

  当天的主题音乐会最后来了个大彩蛋。港大深圳医院的同事们自弹自唱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全场一起高歌,没有彼此,不分主客,酣畅淋漓。杜启峻动情地说:“作为香港同胞能为深圳医疗发展出力,我深感荣幸。”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在探索“港澳药械通”“放宽国际新药准入”“深港病历互通”等方面取得喜人成绩,成为深港合作“硬联通”“软联通”的标杆。以此为撬动点,杜启峻希望香港与深圳的合作平台可以越做越大,不只是一家医院,而是有更多的同行及行业一同融入进来,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未来的十年会更精彩。”他激动地说。

  “同心同行‘双城故事’有我也有你”

  6月29日,深圳卫视直新闻联手腾讯多媒体实验室,修复了当年数十万深圳市民欢送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珍贵历史画面。深圳卫视评论员吴蔚在观看完修复版视频后感慨地说:“25年前的那个回归之夜,我站在皇岗口岸附近的街道上,与深圳许多小学生一起挥舞着国旗,多年后我开始从事与香港有关的新闻工作,我想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作为深圳卫视首部深港乡情文化传承主题纪录片《过河记》第一集的导演,陈晨拍完影片后感触良多,在他看来,纪录片中的“过河者”们亲力亲为,做的都是“水滴石穿”的民心大事。他们的热情和坚定感染了深港两地乡亲,乡亲的感恩之心又感染了自己和同事。陈晨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专门写下这么一句话——‘让十万人的力量带动千万人’,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因为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鹏城六月,鸟语蝉鸣。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秘书长曾宝怡及协会成员正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湾区同心”音乐节做准备工作。本次音乐节演出地点选在了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南头古城,从活动选址到方案落地,再到彩排演练,这名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孩为香港25周岁的“生日”精心谋划。

  走进汇集了粤港澳历史文化渊源的古城,深港交错的历史脉络令曾宝怡印象深刻。“在逐步了解古城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深港两地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宝怡说,她与伙伴们希望音乐会结合古城的乡情文化特色,引领港澳青少年更好地以深圳为“窗口”,深度观察和体验祖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从“深”出发、从心“睇”验国情。1700多年后的今天,南头古城再次见证了新时代深港携手同行的盛景,它串联着深港人的历史文脉,延续着两座城的人文情怀,如奔腾的浪潮汇入当今百舸争流的粤港澳大湾区。

  意之切切、情之殷殷,深港情谊的种子早已在一代代深港人的心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成为无数人生命中最难忘、最珍贵的一段记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深港再次携手踏上寻梦之旅,深港人来往的足迹必将会留下时代的足音,镌刻前行的印迹。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