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市政协首设旁听人员分组 市民代表踊跃发言

2018年01月16日 15: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首设旁听人员分组 市民代表踊跃发言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黄舒旻 记者/赵越)“我们普通市民也能参与‘两会’分组讨论,很高兴。”佛山市民代表孙杨俊参加分组讨论会后感触颇深。

  1月15日下午,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会,共有13组委员及列席和旁听人员参与讨论。其中,第十三组是佛山市政协首次为旁听人员设立的分组,18名来自佛山市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在讨论会上畅所欲言,共议15日上午发布的政协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

  18名市民代表畅所欲言

  参与分组讨论旁听人员包括两名佛山市政协的召集人及18名市民代表,这18名市民代表分别来自企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单位,职业涵盖律师、教授、公务员等。

  首次参加旁听人员分组讨论会,市民代表表现非常踊跃,就15日上午政协开幕式上发布的政协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各抒己见,并深入探讨了教育、文化、法治、城市建设等话题。

  孙杨俊说,在当天的讨论会上,由妇联推荐的市民代表发言令她印象深刻,“我们在关注佛山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更加关注民生,始终将关注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放在首位。”

  来自广东东软学院的市民代表李建辉则认为,旁听者能够参与分组讨论和发言,是佛山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创新,“佛山市政协在践行‘有为政协’上,迈出了卓尔不凡的一步。”

  教育与人才成为讨论焦点

  会上,李建辉“有备而言”,针对佛山建设高等教育、打造“教育名城”的话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佛山发展高等教育应该同时重视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

  “以佛山本地两所高等院校为例,佛山市教育局高教办的信息显示,2016年,公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509847平方米,在校学生人数为15376人,全部为本科生,设置有本科专业48个;由社会资本投资的民办大学广东东软学院校园占地面积408755平方米,在校人数8917人,本科生人数5049人,本科专业15个。可以看出,民办院校在校园面积、专业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方面,基本不及公办院校的1/3,并且在收入来源上,几乎完全依靠学费,发展短板明显。”

  李建辉认为,佛山在此轮促进高等教育建设的大潮中,应该可以打造一批一流的非营利性的民办大学来共同承担这一社会责任。

  同时,李建辉还建议通过打造佛山的国际一流大学园区,充分催发科技的凝聚作用,带来基础性创新的可能,从而补上源头创新不足的短板。“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特色学科,形成鲜明的佛山产业特色,使佛山国际化大学园区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世界顶级的科研中心,并形成人才聚集效应。”他说。

  李建辉的发言引起现场共鸣。不少市民代表认为,教育与人才是佛山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来自佛山市有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市民代表罗恒文提到,佛山各个产业都面临人才缺口。“我们要如何吸引高端人才?除了制定扶持政策,还应考虑人才来到佛山后的个人发展、学术发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罗恒文认为,佛山对于人才的扶持力度事实上很大,但当下人才政策的宣传工作力度还应继续加大,树立佛山品牌,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佛山、留在佛山。

  议题多元共商城市发展

  除了教育与人才话题,18名市民代表还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对佛山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在城市建设方面,市民代表孙杨俊认为,在佛山进行城市形象升级的工作中,应把佛山西站纳入重点建设的范围。“佛山西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枢纽,也是佛山的‘城市名片’。外地人乘坐高铁来到佛山,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佛山西站。”

  孙杨俊建议,在改造佛山西站周边环境时要合理规划,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建成岭南园林城市片区。同时,重点建设佛山国家高新区,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在佛山西站功能片区设计上,要从交通枢纽区、商务区、公共服务区、文化区、旅游区和居住区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相对独立又紧密管理的城市功能区域规划。最后,佛山西站周围的开发还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建成以车站为核心,集旅游、商务、文化于一体的环状辐射网络,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文化的保护方面,来自佛山市档案中心的市民代表王丽娃提出,在佛山市建设特色小镇、开展“乡村振兴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保留佛山的基层文化底蕴,开展编史修志的工作,尤其是编写“名镇志”“名村志”。王丽娃还建议佛山全面开展工业遗存的普查,并将地方史志编写成员纳入调研小组,“在佛山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当下,还必须梳理佛山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路径。”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