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开展文化“走亲” 温州多渠道打造对外传播交流平台

2019年01月24日 09: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电 题:“以侨为桥”开展文化“走亲”——浙江温州多渠道打造对外传播交流新平台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王俊禄

  一批批活跃的海外传播官、一条条通畅的交流互动渠道、一个个生动的中国发展故事……在浙江温州,近年来构建的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外传播体系,已成为这座城市融入国际化环境的金名片。

  以文化为媒、海外游子为纽带,以主流平台、海外媒体为载体,以生动的温州故事为内核,温州对外传播的“信息港”效应正在显现。

  海外传播官传播中国文化

  约69万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35个海外温籍侨团……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温州,对外传播具有先天优势。一支名为海外传播官的队伍则让这种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1993年前往罗马尼亚经商的温州人戴沿胜,2017年受聘成为海外传播官。现在他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信息等方式向2500多名外国朋友传递来自家乡的新鲜事。

  “其实很多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比如春节我们穿的衣服,贴的春联,温州地方的特色小吃等,都会引起我朋友圈里国内外朋友的兴趣。”戴沿胜说,成为海外传播官之后,自己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加深了理解和认同。

  与戴沿胜一样,来自南非的辛成乐也是一名海外传播官。朋友眼中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阿乐”是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通过自媒体,他每天都会向2000多名全世界的粉丝分享中国故事。

  “比如古巷里的百家宴、五马街的民俗表演,还有医院里的趣事。”辛成乐说,自己拍摄的一些短视频常常能够收获数以千计的点赞。

  据介绍,目前这支由温州爱国侨领、华裔青少年、华文媒体负责人、在浙外国人及海外留学生等组成的海外传播官队伍已达200余人。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乡音乡情的问候,这支队伍几乎将中国的故事带到了世界各地。

  有数据显示,海外传播官主讲的“十九大精神海外传播网络宣讲会”,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播专题访问量达2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访问占78%,累计有1000余家网媒转载报道,阅读量超300万人次。

  陪伴“侨三代”成长的乡音广播

  在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广播录音室,一档温州话节目正在录制。不同于方言节目本地播出的特点,这档名为《魅力温州》的节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华语环球频率已开播10年,每天播出1小时。目前该节目已在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美国纽约落地播出。

  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新闻综合频率国际部主任李聪介绍,《魅力温州》创立之初是为了加强和海外温州人的联系,把乡音乡情更快更准地传递到听众耳中;也希望海外的侨二代、侨三代能够更好地感受、传播中国文化。

  “通过国际电波,地方特色节目有了畅通的传播渠道。”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副总裁柳深扬表示,除了《魅力温州》,《温州人走天下》栏目、《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等广播剧也都可以实现直通海外受众。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介绍,传播渠道通畅是决定海外传播“时度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州通过近年的探索,已形成海外华文报纸、海外中文手机报、温州话广播栏目等具有温州特色的有效传播渠道。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

  “如果说温州与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的合作是借船出海,那么建立温州市海外传播基地就是造船出海。”胡剑谨说。

  温州七都街道是不少华侨的故乡。2018年10月,2000平方米的温州市海外传播基地在这里挂牌。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三大中心:海外传播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侨务服务与跨境连线中心。众多海外重要华文媒体可以在这里找到鲜活的家乡新闻、短片等。

  温州海外传播基地主任许鹏怀介绍,通过集成场地,海外媒体不仅可以取用文字新闻、新媒体产品等,还可以实现远程连线。“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发展,在线互动、交流可以更加直观、高效,传播效果更好;同时海外媒体也能成为一个凝心聚力的平台,增进海外华人华侨对故乡的关注。”许鹏怀说。

  与此同时,通过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温州地方媒体也实现了内容输出。数据显示,2016年起温州地方新闻、新媒体产品累计供稿量突破1.3万条。其中,外媒累计采用稿量约3300篇,在不同平台上传播15000多篇次。

  除了官方媒体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所大学真实的校园生活也成了自媒体上深受欢迎的“中国节目”。在中美合办的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每天都有学生制作短视频、推文,发送到海外社交平台上。伴随着这些中国学生、国际交换生的生活剪影,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加鲜活的呈现。

  温州肯恩大学副校长郑晓东表示,肯恩是一所中西交融的学校,也是连接中外的平台,国内学生通过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外国交换生则能更加直观地认识中国。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