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深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2020年08月14日 16: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南海区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网格化。 卢浩能 摄
南海区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网格化。 卢浩能 摄

  佛山深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探索网上“枫桥经验” 打造佛山“和功夫”

  8月13日,佛山召开全市群众诉求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创新经验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并动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据悉,自2018年11月起,佛山创新提出构建“1+3+X”群众诉求服务运作体系、“四个一”运作模式、“群众诉求+网格化”工作模式,加快构建新时代佛山版“网上枫桥”,打造佛山“和功夫”。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工作进度、完善工作机制和落实工作责任,继续推进群众诉求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唐梦 叶能军 卢浩能

  响应群众诉求

  力争10月实现全市群众诉求服务“一体化”

  8月13日上午,佛山市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高明举行,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高明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荷城街道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和北哥调解工作室。参观中,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二级调研员陈雪梅指出,佛山市推进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建设,既符合中央、省加快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部署要求,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呈现出谋划早、体系全、理念新的特点。

  据介绍,2018年11月,佛山创新提出构建“1+3+X”群众诉求服务运作体系(“1”指设立一个总的群众诉求服务平台;“3”指三个分平台,即信访诉求服务平台、诉前和解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X”是指相关职能部门的诉求服务平台)、“四个一”运作模式、“群众诉求+网格化”工作模式,加快构建新时代佛山版“网上枫桥”,打造佛山“和功夫”。

  截至目前,“一总三分”平台建设同步推进,佛山市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群众诉求服务体系运作机制初步形成,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建设高明试点初见成效。

  自2019年9月被佛山市确定为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先行区以来,高明区通过将高明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和市社会共治智云平台对接,打造高明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逐步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理顺区、镇、村、部门条块关系,率先在区12345热线的基础上成立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在镇(街道)综治中心的基础上成立镇(街道)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群众诉求服务工作机制,为佛山市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明样本”。

  下阶段,全市各区将结合本区实际加大力度,加快部署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争今年10月份初步实现全市群众诉求服务“一体化”。

  从粗放到精细

  网格五级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8月13日下午,佛山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南海区举行,与会人员参观了南海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桂城街道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桂城街道平东社区智慧工作站,了解南海“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

  陈雪梅充分肯定了佛山市网格化工作,希望佛山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佛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陈小坚指出,南海区网格化工作经验和网格化工作模式值得各区学习借鉴。

  南海区网格化工作经验正是佛山网格化建设的缩影。据了解,佛山市在2018年就开始打造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社会共治数据库、视频监控平台”于一体的社会共治智云平台。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佛山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佛山市网格五级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网格事项准入机制、标准化处置流程初步建立,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初具规模,正全力推进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网格化管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佛山市已建立起统一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社会治理格局,建立了覆盖全市的5个区级指挥中心和32个镇街指挥分中心。全市共有网格员18794名,其中专职网格员8040名,兼职网格员10754名,从2018年底以来,佛山全市累计处置各种事项63万多宗,办结事项数62万宗,办结率超98%。同时,2018年启动建设的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已于2020年7月在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水区全面铺开使用,目前与各区自建平台初步完成对接,与市直部门网格化平台对接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小网格撬动大变革,向科技创新要人力、要管理、要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陈小坚提出,要充分认识网格化、大数据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重要作用;加强平台整合,重点打造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化举措,确保网格化、大数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工作部署,接下来,全市各区和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这两个主题,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充实工作内容,细化工作举措,切实让网格化管理工作更加鲜活、更具活力、更显价值。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省、市、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之间的对接,统一规范网格事项,加快推进市社会共治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完善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

  -相关

  “城市大脑”赋能,三级联动,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

  去年桂城街道事项办结率达99.42%

  如今,以大数据赋能网格化已经成为南海区社会治理最突出的亮点。依托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信息化赋能,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以大数据助力基层治理,形成了纵向贯通、高效协同的管理指挥体系。

  在8月13日的现场考察中,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呈现在众人眼前。

  “地图上每一个红色图标代表一名网格员,点击图标就可以查看网格员的轨迹以及发现的问题。”在南海区中控大厦的“城市大脑”控制厅内,工作人员现场调出网格化平台,全区网格化治理的情况一目了然,治理者可以随时在系统中调出任意一名网格员并查看其具体工单案例。

  在桂城街道的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考察团一行看到了集预警监测、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和基层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治理平台。目前,桂城街道将45个社区划分为174个网格,网格员共有1250人。

  “在系统内,我们可对网格员的巡查轨迹进行跟踪查看。”桂城街道网格办工作人员刘利娜介绍,2019年,桂城街道网格员共采集录入77169个对象,发现问题7369个,事项办结率达99.42%。

  在桂城街道平东社区,控制室内两个大屏幕显示社区内各种信息和监控影像。这是当前南海试点打造的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的“样板间”。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内铺设了智能门禁系统、烟感报警等十种物联网感知系统,这些物联网感知系统组成了“村居版”城市大脑的“眼睛”,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与网格员的智慧联动。

  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毅佳介绍,南海通过科学应用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启动“南海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试点建设,实现了大数据治理平台、城市大脑、网格化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联动佛山市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构建起“终端感知—数据分析—治理”的闭环管理,搭建“社区大脑”为基层赋能减负。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南海区各类安全隐患伤亡事故连续三年下降,火灾伤亡事故总体下降92.3%,生产安全事故总体下降78%,治安警情总体下降44.2%,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明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探路

  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 “一门式”解决

  “高明有轨电车示范线荷城站路口绿灯倒计时只有3秒,而道路限速60时速,刹车不及时易引发交通事故,建议绿灯倒计时调整为10秒。”市民何先生通过“高明通”微信公众号进行反映后,仅时隔3天便得到平台信息反馈:高明公安分局进行了现场调查,已把交通信号灯调整为9秒绿灯倒计时,3秒黄灯提示,足够车辆安全通过路口。

  群众诉求快流转、快处置、快反馈背后,是高明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在发挥作用,实现了群众诉求从受理、分流到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达到“简单问题立即办,复杂问题研究办,交叉问题会商办,部门问题移交办,紧急问题抓紧办”的效果。

  在群众诉求收集和受理环节,依托高明“1+3+X”各平台,群众既可就近前往区、镇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以及三个分平台的任一实体办公场所反映,也可拿起手机在佛山市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网站、12345热线平台微信公众号、高明通微信公众号等任一线上渠道反映。“群众有诉求,不需再纠结于这一诉求属于哪个部门的业务范畴,应该找到哪个对口部门进行办理,从而避免了在不同部门间来回奔波,乃至出现被‘踢皮球’的情况。”高明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而上述各平台在接到群众诉求后,都将汇总到区总中心,并由该中心按照诉求类型和部门职责及时分流办理。等到业务办理完毕之后,群众的手机上就会收到一条提示短信,届时登录平台就可查询到办理结果了。

  对群众诉求办理情况,高明建立了跟踪督办机制,一旦部门出现敷衍塞责、拖延不办等违规情况,可及时发出黄牌警示和红牌督办意见,提请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党风政风检查。高明还建立了群众诉求处置反馈评价考核机制,对相关部门每月进行考核通报,相关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

  据统计,自2019年9月佛山市将高明区确定为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先行区,高明区于当月试点运行群众诉求服务体系以来,全区共受理各类网格事项16769件,累计办结16754件,办结率达99.91%。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