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推进环保整治和生态修复 文昌冯家湾重现碧海银滩

2020年08月31日 16:27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持续推进环保整治和生态修复,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冯家湾重现碧海银滩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见习记者 邱江华 特约记者 黄良策

  “瞧,碧波万顷的大海,洁白柔软的沙滩,成群结队的游客在海边奔跑、游玩……”8月30日傍晚,文昌市会文镇宣传委员闫喜安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了几日前拍摄于冯家湾的一段视频:绵延数里的海滩,如一条镶嵌在大地上的银带,连接着蓝色的海和绿色的林,游人如织,徜徉其间。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岸线资源,多年前,冯家湾就深受岛内外游客青睐,近海养殖业更是迅猛发展,曾是全国有名的“虾苗谷”。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长期无序发展和污水直排,给环境造成了不可承受的负担。

  为督促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整改意见,两年来,文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建设,首栋试点厂房预计将于近期动工。与此同时,冯家湾片区水质持续得到改善,椰风海韵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首个将航天超算大数据、卫星遥感技术等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县,文昌的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真实地记录着冯家湾片区海岸线这些年的变化:两年前黑乎乎的卫星云图斑点,如今已被碧绿的海水和洁净的沙滩取代。

  “哪里有污水排放?哪里有非法的养殖塘?从卫星图上看,一目了然!”文昌市会文镇镇长洪震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

  为从根本上解决冯家湾海水养殖污染问题,文昌市制定了《冯家湾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规划》和《文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尾水治理技术流程、措施和工艺,通过建设沉淀过滤池、安装微滤机、建设生态塘等多种方式,让养殖尾水处理达标,严禁向海滩直排。

  与此同时,文昌加快了冯家湾片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退塘还林还湿。

  据悉,冯家湾核心区自冯家湾灯塔起至三更一桥处,海岸线长约8公里,涉及会文镇烟堆、阳光两个村委会和重兴镇甘村村委会共30个村民小组,共有养殖场1024家,就业人口5300多人。

  “怎么治理?一个桩一个桩去摸,一条管一条管去堵,再对所有的河沟进行清杂清淤,确保不达标污水禁止排放。”洪震说,通过治理,冯家湾海滩环境明显变好,游客渐渐又回来了。

  工厂化养殖实现多赢

  今年57岁的詹孝福是会文镇烟堆村昌郎仔村民小组的一名水产养殖户。走进他的养殖园区,只见一个个干净宽敞的养殖池并列相排,透过水流可清晰看见养殖池中的石沙,水池底下排布着过滤层和循环供水管道。放眼望去,整个养殖园区开阔敞亮,闻不到丝毫腥臭味,反而一股淡淡的清新的自然海水味不时窜入鼻腔。

  “这可是‘住别墅’‘吃海鲜’长大的东风螺,对水质的要求高着呢!如果水不干净,螺的品质也会下降。”詹孝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从事水产养殖近30年了,以前养过虾,也养过鱼,传统的养殖,尾水通常直排大海。2018年,在政府的宣传发动下,他建起工厂化的养殖池,增设了环保设施,没想到,结果是多方共赢。

  “你瞧这个养殖厂,占地只有1.5亩,但有60个池,养殖东风螺,平均每个池一年收益1万元,整栋养殖厂一年收益就是60万。”詹孝福说。

  再细看环保设施,整个工厂配套建设了沉淀池、过滤池和循环水抽送系统。养殖所用海水,从600米外的海里抽调,经过滤后流入养殖池;养殖尾水经抽送水系统再回到沉淀池、过滤池,处理后循环利用。

  “虽然增加了建设投入,但是没有污水排放,不再破坏环境,土地利用率也更高,养殖效益更好。”詹孝福说,在海边生活了一辈子,看着海滩恢复从前美好的样子,他们打心眼里高兴,“晚饭后去海边走走,也是一种享受”。

  现代化园区促渔业转型升级

  为加快推动冯家湾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文昌市在省厅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将在会文镇沙港崀地区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目前,园区相关规划均已完成。

  根据规划,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定位为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健康养殖、仓储物流、商贸交易、教育培训、质量检测检疫科技孵化、数字渔业示范、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处综合性的产业园区。项目力争打造全省近海养殖污染治理的样板,探索渔业转型升级的可靠路径。

  8月28日,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率队到冯家湾调研并现场办公。钟鸣明要求文昌各级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发扬椰树精神和特区精神,用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推动产业园建设早日取得实效,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彩。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谢珍玉是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就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情况提出自己看法:“现代化的产业园实行工厂化循环养殖,实际上是人工构建生态系统,在可控的条件下,有效减少外界干扰,所产生的有机物也可经内部消化处理,解决了陆地养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谢珍玉介绍,工厂化养殖集约用地,土地利用效率更高,是普通养殖的近20倍。

  海南日报记者从文昌市会文镇政府获悉,目前,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首栋试点厂房已完成前期选址、设计等准备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该厂房一栋两层,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设虾苗、东风螺、东星斑、海葡萄四类养殖模式。

  此外,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我们期待更多水产养殖企业或科研机构加入,开展试验性养殖,探索适合文昌地区的水产品生态养殖模式,助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文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文城8月30日电)

  短评

  迎难而上打硬仗

  久久为功护生态

  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在任何地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污染不是一天恶化的,所以改善起来比较难,必须打好突出重点的攻坚战,以及作好持久战的系统安排。在冯家湾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上,文昌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坚决依法取缔非法污染环境的行为,久久为功,呵护好每一寸青山绿水。

  实践证明,只要办法得当、措施得力,再难的问题也终有解决的一天。冯家湾片区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我们看到当地政府积极作为的成效,渔业转型升级渐成当地百姓的共识。(李佳飞)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