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泉州侨批中 那些感人的“读书事”

2020年09月14日 10:29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侨批中那些感人的“读书事”

  设立教师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泉州华侨始终不忘故国桑梓,尤其是心系青少年的教育,即便他们在海外从事的工作是“引车卖酱者流”,依然十分重视家中亲人、家乡子弟的“读书”问题。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泉州市档案馆,从侨仳中寻觅泉州华侨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刘扬宇 吴阳裕 文/图

  桑梓亲人的教育 是华侨最挂心的事

  “养不教,父之过。”中国历来将孩子的教育提到很高的地位上,并将主要责任放在父亲的身上。但是对于很多华侨来说,这个责任父亲无法具体承担,只能由在家乡的母亲来承担。菲律宾华侨陈璜煏在1937年6月26日寄给晋江永和许厝妻子的侨批中写道:“……可使其继续入学,肄业亦是无妨……”陈璜煏作为父亲很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也许这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即便如此,作为父亲的他依然要求让孩子继续入学,即使是肄业也无妨,可见他多么重视孩子入学接受教育。

  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6月11日菲律宾华侨颜华辉寄给石狮钞坑叔母的侨批中,谈到的同样是教育问题,“……二位小弟入学与先师,钱钞不必多计看……”从侨批中可以看出,兄长出洋在外打拼,家乡还有两位小弟在上学。远在菲律宾的兄长来批对他的叔母说,只要雇得到好先生,钱不必多计较。可见,在海外的华侨,不仅仅只是重视子女的教育,对于家中亲人的教育,都是“记心在肝”的。

  家乡的教育事业是华侨最倾心的事

  尊师重教思想是深入泉州华侨的骨子里的,他们不仅重视自家亲人的教育,若有余力,绝不推脱,捐资帮助家乡办学。《泉州市华侨志》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泉州地区华侨捐资家乡教育事业,侨办学校总数269所,侨助、侨建的公立和教会办学校1291所。1949年至1966年,泉州地区华侨捐资教育事业总金额2105.21万元,年均捐资额123.8万多元。许多批局也都有捐资办学的善举。

  蔡宁广致兄蔡济达的侨批中,说的就是家乡学校的建设问题,“……对于建筹校舍问题现已募款。关于开始日期,决定年尾须向户主言明为要。弟赴常月会,定本月廿日开会。应当如何,再历下函告知……”作为旅菲华侨,蔡宁广已在旅居地拜访了同是华侨的乡贤,募集了若干款项,并商定在年末建设乡校校舍。

  而在1952年永春籍马来西亚华侨林学春给豪儒的侨批中,他寄港币100元用于购置圣天宫大鼓及其他公益事业,同时特别询问是否准备建设学校之事,“再者,据前信云,后隔有建教室,但在此探询族亲数人,均云不知。果此,则何人主张?希为带叙。”

  侨批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又称“银信”。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侨批见证了海外华侨华人移民创业的历史,记录着他们为住在国和祖(籍)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福建侨批的主要集中地,泉州市档案馆是福建侨批主要保存单位之一。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