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泉州沪厝垵:一个渔村的变迁

2020年09月14日 11:26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一个渔村的变迁

  张子曲

  沪厝垵,这个与金门岛太武山隔海相望的渔村,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它却是闽南高甲戏柯派艺术创始人、丑角大师柯贤溪的故乡。据传,元朝年间念氏渔家外出打鱼,行船到这一带,为了躲避台风靠岸安身,当时,看到这里环境恶劣,念氏渔人因此发出“何处安”的感慨,因闽南方言谐音,后来传为“沪厝垵”。原来的“安”字加了个“土”,也许是期望将来能有安身发展的余地。果不其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后,小渔村发生了沧桑巨变。

  数百年来,除了念氏渔人在此休养生息,后来又有柯姓入迁,沪厝垵人丁逐渐兴旺,只是人多地少,村民主要靠海为生。沪厝垵渔村面积小,却有较长的海岸线。这里年年台风肆虐,经常暴雨成灾,海岸历年遭受狂潮巨浪冲击不断塌陷。近代以来,当地村民中常有人远走他乡谋生,当年出身贫苦的老艺人柯贤溪就是这种情况下离乡出走学戏。

  上个世纪以来,当地村民不忍心眼看历年海岸坍塌、家园受毁,他们不断修堤筑堰,但毕竟财力、物力有限,只好因陋就简。薄弱的堤岸往往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挑衅,修了不久就垮,垮了又修,没完没了,最终只让历来辛劳的营造付诸东流,无奈的村民不得不望洋兴叹。

  随着新世纪来临,泉州地区开始建设沿海大通道。这条贯穿晋江沿海村庄大道,是一条集交通运输、经济建设、防洪防潮乃至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通衢大道。彼时地处围头湾畔的沪厝垵,海岸正被潮水不断侵蚀,大通道在这里经过时裁弯取直,涉及海域部分投放了大量石料和沙土,如此施工填海壮举,让沪厝垵获得大片土地,真是沧海变桑田。

  党和政府斥巨资建大通道,不仅让沿海子民受益,更为沪厝垵造福谋利。人们可以高兴地看到距离村子正南面约500米远的地方,横穿着一条约有百米宽的长堤,俨如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从此,村民不再因为台风来袭担惊受怕,更可喜的是渔村又有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而今,沪厝垵村两委带领群众,团结一心,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多种经济,脱贫致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除了服装生产,还有海蛎、紫菜等海产养殖,更有30只电动机帆船从事捕捞行业,其中还有拖网的大型渔船。为了护卫这些船只,这里还在大通道的外围建造了坚固的堤坝,围垦约有近百亩海域作为避风港区。并利用大通道毗邻的余地,让村民开设多家海鲜行,可供给省内外商贩订购各种海鲜产品需求。每当渔船捕捞归来,傍海零售和批发的海鲜市场顿时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声喧腾更是不绝于耳。慢慢地,沪厝垵出售鱼虾等各种海鲜,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名片。近十几年来,沪厝垵的民居也是旧貌换新颜。村子东面本来大多是海域,如今已成为新的住宅区,这里楼宇多层耸立,鳞次栉比。西面原先是一片海滩,却因大通道截断碧海流域而将百余亩的滩涂回归渔村怀抱,据说,村里正在规划将这里也开发为养殖基地。

  至于村子南面地带,原本也是茫茫的海域。经填海后,除了兴建红砖墙燕尾脊富丽堂皇的柯氏宗祠外,还留有大片余地,已打造为全村文体活动的广场。只见洁白石材铺地,四周绿树成荫夹道,花草植被镶边。景致优雅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成为村民休闲、散步和健身活动的好去处。而广场西侧,正着手进行微景观项目的建设。其中最有创意的是以水泥塑造的一只渔舟为展物,特别引人瞩目。黑色的船身还标明“沪厝垵”三个红色大字,这可谓渔村的地标,也为历史留下印记,它象征着当年念氏渔舟停泊之发祥地。

  对比当年孤舟独户的念氏渔人发出“何处安”之叹,历经几百年之后,眼下沪厝垵已有435户和1578人口,且村中无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如今人们满怀豪情,正迈开大步由全面小康奔向富裕道路,而沪厝垵正在变成一个闲适美好的现代新渔村。

  (作者系晋江英林中学退休教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