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妈祖回家》的前世今生-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电影《妈祖回家》的前世今生

2020年11月25日 11:2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小人物大时代悲喜剧——说说电影《妈祖回家》的前世今生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关于乡愁有多深,余光中的一句“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道出了答案。将大陆这一头和海峡那一头连接起来的是什么呢?11月20日,电影《妈祖回家》给出了它的回答:正是妈祖文化,架起了两岸的信仰桥梁。

  妈祖IP成功“出圈”

  “这是一部有笑有泪的电影,看得很感动。”“电影把海峡两岸那么近又那么远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在妈祖文化精神纽带下,民间交流更显珍贵。”“故事很精彩,情感很饱满,值得二刷。”20日,妈祖文化题材电影《妈祖回家》全国公映。随着莆仙元素丰富、故事情节动人、情感立意深刻等观影印象传出,也揭开了这部“平民史诗”的神秘面纱。

  影片时间设在解放初,一个新旧时代更替的节点。男主人公吴天桂,莆田忠门半岛一个小船主,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随着新婚姻法一夫一妻制实施,三房太太相继上演跳楼、跳河、吃老鼠药的争夫闹剧。不想成为全县落后典型,吴天桂铤而走险,接受了台湾籍老兵林奇伟的建议,私渡台湾。

  故事最后,在妈祖信俗文化筑起的坚固桥梁下,吴天桂带着“祖姑婆”回到了阔别近30年的故土。当满头银发的吴天桂佝偻着背叩开家门那一刻,骨肉、兄弟两团圆。

  妈祖秋祭、妈祖三献礼、妈祖信俗民俗表演……作为第一部登陆大银幕的表现妈祖信俗文化的电影,莆仙地域文化得到全方位的展示。除了浓郁的妈祖味,两岸题材故事片定位也拉满观影期待值。公映前一周,影片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次,全国重点城市影院开启预售通道。

  “现在能将两岸同胞的内心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乡情。”《妈祖回家》导演蒲剑在谈到创作的缘由时表示,对于拥有共同精神文化信仰的两岸同胞来说,对妈祖文化的虔诚信仰让两岸人民能够有更深刻的情感联结。除了“女神”自带的热搜体,影片结构精巧,家国同构的特质也助推妈祖IP成功“出圈”。

  台北一信牵鸿雁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

  1945年台湾光复后,新婚3个月的台籍青年林奇伟受宣传欺骗加入国民党军队,随后被强行送往大陆,从此身陷战争旋涡,与妻儿天涯遥隔。妻子柯翠兰从台北老家寄来的一封信及照片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精神动力。

  正是这封台北来信,催得林奇伟哭红眼,催得他不惜欺骗吴天桂涉险私渡台湾海峡。但本性纯良的两人在大是大非抉择上,都没有辜负在妈祖面前许下的诺言。林奇伟为吴天桂挡了流弹,吴天桂不负临危托孤,找到林奇伟的骨肉至亲。

  在海峡两岸漂泊数年后,柯翠兰寄出的信件终于回到手中,那张带血的全家福当场让柯翠兰泪奔,这封血书也深深刺痛观众的心灵。两岸同吃烧肉粽,浅浅海峡人断肠。

  电影《妈祖回家》的雏形出自于莆田青年作家王鸿1998年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几年后,小说得到电影改编契机,王鸿将《台北来信》再创作,讲述台籍老兵故事的这篇《台北来信》在《福建文学》“小说特大号”发表后,又被华文报纸纽约的《世界日报》连载数月,并荣获福建省第二十五届优秀文学作品奖、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七届百花文艺奖。擅长以故土写作把脉人物个性的王鸿,担任影片《妈祖回家》第一编剧。剧本经过前后近10次的改编。电影剧本曾获得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剧本征集评选一等奖。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