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阳区百年客家围屋 凝聚宗族情谊(2)-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惠州惠阳区百年客家围屋 凝聚宗族情谊(2)

2020年12月04日 09:4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瓶颈 围屋数量多抢修任务重

  由于辖区内客家围屋多,基本无人居住,保护和活化难度倍增,年久失修。从2013年起,惠阳财政每年都会安排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重点对历史悠久并有一定社会地位及知名度、急需抢修的客家围屋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其重新焕发光彩。

  位于惠阳区镇隆镇的崇林世居,2004年被公布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建成已有200多年,是典型的客家方形围屋,也是粤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幢。然而目前崇林世居基本无人居住,200余间住房坍塌破败严重,仅有宗祠与望楼维护较好。

  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惠州市旅游局拨付了约3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崇林世居的保护修缮,对围屋中轴的上、中、下厅进行维修,2010年,修缮工程完工。目前,崇林世居的中轴厅堂部分保存较为完好。

  他透露,由于崇林世居面积庞大,建筑内部多处坍塌,整体修缮保护成本高,文物产权人无力承担崇林世居的修缮费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惠阳区财政的文物旅游专项经费短缺,亦不足以支撑崇林世居的整体修缮。

  为了保护好崇林世居,目前,惠阳明确了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主体,分解落实责任。按照文物属地管理原则,镇隆镇政府作为崇林世居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总体职责。该区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履行文物监管职能,每个季度对崇林世居进行至少一次检查。在此基础上,大光村村委会加强日常巡查和消防安全管理,发挥基层村委会的作用。同时健全区、乡镇、村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采取区政府与镇隆镇政府、镇隆镇政府与大光村村委会、大光村村委会与所聘请的文保员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每年一签,逐级分解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实现文物安全监管全覆盖。

  据介绍,崇林世居的难题就是惠阳围屋群活化的缩影,“资金不仅仅是抢修崇林世居的头等难题,而是羁绊着全区200多幢客家围屋。”该负责人透露,活化客家围屋普遍存在社会资本引入困难、招商引资难度高的问题。

  发展 文旅融合为围屋活化提供思路

  每年惠州市、惠阳区两会期间,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为客家围屋的保护和活化奔走呼吁。2019年两会期间,惠阳区政协委员、沙田镇党委委员张志康曾表示,希望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客家围屋的宣传、保护力度;同时,维护好周边环境,严禁破坏行为发生;将维护工作交给专业人员,在合理保护前提下进行包装、推介。

  如何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地保护客家围屋?相关专家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对惠阳区现有的客家围屋进行调查,分类造册登记;在此基础上做出抢救与保护规划,分期分批维修保护。同时,争取有更多的客家围屋列为文保单位,提升保护级别,提高客家围屋的知名度,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另外还可发动海外侨胞和当地企业家等捐款捐物,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对此,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目前文旅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的一个缩影,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可以为客家围屋的活化提供思路”。

  上述负责人表示,惠阳文旅可考虑游线串联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手机APP和携程等第三方旅游促进机构等多种渠道,组织旅行社和散客,开展品镇隆荔枝、赏惠阳山水、听惠阳吉他音乐会等旅游文化活动,将客家围屋农家乐等人文、自然景观等串联起来,同时打造精品酒店模式,学习浙江省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建设理念,将围屋周边建筑整体改造成为开放和监管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景点和精品酒店,同时,引入客家山歌、客家饮食等客家文化盛宴,展示传统的客家生活方式。

  【文脉调查】 客家围屋活化 成文旅热门打卡点

  百年时间里,围屋孕育了铁笔御史邓承修、众将之将邓仲元、北伐名将叶挺、吉隆坡王叶亚来等名人贤士,现在,它们已经不单单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更是惠阳对外展示的窗口与文化名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人们逐渐从围屋中搬出,住进楼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阳辖区内的客家围屋,基本上无人居住。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客家围屋迎来了新的身份,或是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契机,发展成了惠阳文旅热门打卡点,或是结合名人贤士的故事,发展成对外讲述惠阳故事的载体。

  从2013年起,惠阳财政每年都会安排1000万元,重点对历史悠久并有一定社会地位及知名度、急需抢修的客家围屋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其重新焕发光彩。

  同时,惠州市惠阳区两级政府近年来也引进了不少项目,活化客家围屋。以位于秋长茶园村的秋长谷里为例,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契机,惠阳通过政企合作的模式,引进碧桂园入驻,活化原先因年久失修,主体结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客家围龙屋“松乔楼”,现在秋长谷里中的主要建筑群,都是由“松乔楼”改造而来。

  松乔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木公幌叶氏家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碧桂园惠州文旅集团负责人郭家文介绍,碧桂园在打造该项目过程中,是在古建的基础上进行还原改造,将闲置农房变身特色民宿,断壁残垣化身为拍照打卡的胜地,在古朴的岭南民宅内引入西式精致美食,“通过原有结构承载新的功能,以最柔和的方式让古建筑复活”。

  漫步在秋长谷里,游客们在青砖小巷中感受独具韵味的客家非遗文化、在千年围屋中品尝客家美酒、小吃,还可以亲自制作客家米饼和糍粑,在客家传统手工作坊内体验客家情怀,“这是都市人寻访悠然田园生活、探寻诗和远方的好去处。”来自深圳的游客黄女士说。

  郭家文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特色民宿格外受深圳等周边游客的欢迎,一到节假日,经常供不应求。

  作为茶园村的本地居民,叶志伟用“不敢想象”来形容家乡的变化。“变得太美了,常常有人说‘你家乡变漂亮了’。”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常回家看看”,村里越来越热闹了。

  【文脉观察】 活化客家围屋 打造沉浸式体验

  近几年,社会各界呼唤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其活化问题也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惠阳对于客家围屋活化这这一课题的重视程度。

  目前,惠阳200多幢客家围屋里,有130幢属于文保单位,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先行保护和盘活几个知名度较大的作为样板,进而活化更多围屋资源。但就从目前来看,惠阳客家围屋的活化工程仍只在静态观光阶段,模式较为单一。

  就目前来说,惠阳客家围屋多数被打造成为名人事迹陈列馆,其中也有不少党建活动打卡点,但就模式来说,除通过图片、资料、文字展示还原事迹外,周边并无其他完整的配套。

  秋长故里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是其解决了资金难题,还因为抓住乡村旅游契机,打造了沉浸式旅游体验,他瞄准了惠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枢纽的地理优势,主打亲子,定位为深圳、广州休闲娱乐之地,既有采摘、农家菜,还可以体验造纸术等多种沉浸式项目,亲子间可以在沉浸于此体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秋长谷里又保留了不少客家元素和围屋特色,这极大提高了景点吸引力。

  据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据国家文旅部预估,未来十年,我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30万亿-50万亿元。故笔者认为,抓住乡村振兴契机,保留围屋特色,增添沉浸式项目,会变成客家围屋活化的出路。

【责任编辑:于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