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永春:“三力”齐发 打造河长管河治水的新范例-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泉州永春:“三力”齐发 打造河长管河治水的新范例

2021年09月27日 11:1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永春:“三力”齐发 打造河长管河治水的新范例

  东南网9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郑舒婷 苏福彬)近年来,泉州永春县以被列入福建省综合治水试验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充分发挥地方党政主官作为河湖治理保护第一责任人作用,探索出一系列河长管河治水的永春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治水成功经验,2017-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泉州市河长制考评第一名,荣获全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县。

  9月26日,泉州市首个“河长日”。永春县委书记、县级总河长林希妍到晋江东溪源头、马跳水库等地开展巡河,现场督促推进河长制工作。与此同时,一都镇、东平镇等22个乡镇河长也在本辖区内开展巡河,以实际行动践行河长职责。

  统筹“河”力 全域治水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上游,境内有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岵山溪五大流域,大小河流75条,是泉州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近年来,永春县委县政府立足解决河湖问题和区位发展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河湖长制,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统筹多部门力量,努力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环境,为下游送去一湾清水。

  河长到岗,治水有了“指挥棒”。永春县借“河长”之力将流域治理从广度、深度、力度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提出全水系覆盖、全流域铺开、全方位施治、全过程监管、全民性参与、全业态融合的“六全”思路,及环保先行治污水、河道整治防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生态修复净化水、文化塑造美化水、科学发展利用水的“六水同治”措施,大力铺开全域治水,县域大小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全县国家、省、市控断面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在福建省流域治理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科技助力 智慧管水

  9月26日下午3:00,在桃溪石鼓段,永春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林超勇、李伟正等正在用无人机巡河。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前后5公里河流的日常巡查,并对一些疑似问题点拍照记录。

  这是永春县“巧用科技,实现智慧管水”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解决“线下人工巡河”不便问题,永春县因地制宜探索“线上智慧管水”模式,通过构建“4个河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河湖环境监管实时化、常态化、高效化,打造永春智慧管水新亮点。

  据了解,永春县在全县设置46个监控点位,全面覆盖五大流域流经的人口密集地带,实现24小时在线的河流环境、水情水位、管护情况实时监管;依托无人机对桃溪县城段开展常态化巡查,减少人工巡河盲区;开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将全县入河排污口、支流及乡镇交界断面水质信息录入整理,以不同颜色呈现水质类别,以曲线呈现水质变化;利用三维建模、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将河流实监控、河流信息、水质数据、地质灾害点、入河排污口等多种涉河涉水数据充分整合,构建全县“流域一张图”,推动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

  “我们通过无人机自动巡河系统、高清河流监控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为各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实时管控河流动态、科学分析河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永春县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郑东生说。

  多方借力 全民治水

  近日,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献礼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首个保护母亲河主题公园落成与科学放生公益行动在永春县启动。本次活动参与单位、社会组织达20多个,参与人数达300多人,累计放生白鲢和鳙鱼100万尾,对饮用水源上游水质的改善、对当地水域生态修复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河湖问题底子在岸上,根源在人。为了提高公众河湖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县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参与渠道、方式,大力推动‘政府治’变‘全民治’”郑东生说。

  据了解,永春县在全国首创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在全县电视开机首页设置“河长制”专栏,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等接入电视,让公众在家即可参与河流监管;在全省首创“河长制110”指挥中心,开通24小时河湖问题举报专线,组建24小时在线的坐席团队,对公众电话、微信举报问题快速反映、精准派单、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提高群众参与满意度。

  此外,永春县还因地制宜打造丰富多样的群众参与平台。运用电子视听、互动体验等先进技术,建设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县级水生态文明展示馆;结合乡镇特色,建设亲民应景的水生态研学馆、河长制主题公园,打造了多元河长制宣传参与阵地;积极组建老人河长、小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等民间河长队伍,持续开展护河放生、河道清洁等活动,以小聚多,逐步构建“全民共治”的治水格局。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