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安粉等本土自有品牌如何真正走出海南?海南各界在纷纷“求解”-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后安粉等本土自有品牌如何真正走出海南?海南各界在纷纷“求解”

2022年01月21日 11:29   来源:南海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后安粉等本土自有品牌如何真正走出海南?海南各界在纷纷“求解”

  1月10日,万宁举办后安粉品牌推介会暨万宁后安粉汤协会成立大会后,如何加深开放,积极对外推广输出海南自有品牌,将海南粉、后安粉等品牌打造成如广西螺蛳粉、湖南米粉一般国内知名的地域特色IP,一度成为海南本土企业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诸多政协委员及专家表示,摆在海南小吃类自有品牌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统一标准化的问题,这需要协会等相关力量牵头,带动行业进行规模化转变;而从更广义角度,品牌的培育和挖掘,还有赖于政府的规划和专业团队的加持,如何均衡发力,促成自有品牌迈出统一标准化的第一步,海南各界已在纷纷“求解”。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现状

  离开海南岛 想吃碗正宗海南粉不容易

  1月10日,万宁举办了万宁后安粉品牌推介会暨万宁后安粉汤协会成立大会,表示将以协会力量打造后安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后安粉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万宁乃至海南省的一张特色名片。

  目前后安粉在市场上的推广程度如何呢?记者使用企查查搜索发现,截至今年1月20日,海南省内以“后安粉”命名的市场主体达到1007家,其体量及市场影响力可谓出众。但相对刺眼的是,除海南外,国内其他省份以“后安粉”命名的市场主体合计不到百家,与螺蛳粉、湖南米粉等在省内外均有上万家市场主体的品牌IP相比仍有着令人叹惋的差距。

  与后安粉一样,更具海南地域特色的海南粉也始终未能正式迈出形成特色IP、销售岛外的一步。从门店数量看,海南的海南粉门店数量甚至不如广东,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海南粉在广东也有着巨大的历史与人文渊源,另一方面则是海南粉自身知名度不足,统一标准化等方面问题尚未解决。对于不少岛外旅客而言,“来海南吃海南粉”是各大旅游攻略中最为强烈推荐的“打卡”项目之一,但出了海南,想再吃到一碗正宗的海南粉却并非易事。

  “北京的海南小吃很少,建国门外的‘岗尖er海南粉’源自海口大英山的一家粉店,在北京经营多年,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海南学子在北京的寄托;永安里的一处不起眼的餐饮市场里有着令我们念念不忘的清补凉,有的海南籍同学甚至要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前往,就是为了品尝来自家乡的味道。”说起海南的美食,在北京上大学的海南学子徐泽状如数家珍,同时也十分感慨:“其他地区的同学想在异乡吃到家乡味不是难事,而我们却十分不容易。”

  就品牌本身而言,海南粉与广西螺蛳粉,后安粉与湖南米粉均有几分相似之处——海南粉与广西螺蛳粉都是街头小吃、原材料都是米粉,配菜中都有发酵后带有“酸臭”气味的酸笋、花生米等;后安粉与湖南米粉都是汤粉,均使用肉类制品为配料,猪骨熬制汤底。但从发展规模上来看,相比螺蛳粉与湖南米粉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的市场体量而言,海南粉与后安粉还远不能被称作是一个产业。

  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刚在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从品牌角度,目前海南大部分海南粉店还属家庭小作坊,品牌店寥寥无几;而从制作工艺上,海南粉属发酵型米粉,保质期不长,易变质,食品安全检测通过率的不确定性较高,这也为其以品牌化进行推广造成了一定难度。万宁市后安镇党委书记林道军也直言,虽然后安粉名声在外,但实际上还未形成统一品牌,市场上的后安粉汤口味、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实则名不副实,还需从品牌化、产业化的角度制定行业规则,推行标准化经营。

  探索

  品牌化发展探索之路道阻且长

  实际上,海南粉、后安粉等本土小吃品牌化发展的尝试不是从前两年才开始的。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就曾建议,通过打造海南粉“非遗”品牌提升海南旅游文化品位,其中便着重提及了海南粉的市场价值以及制作工艺标准化的必要性。

  对于这样的建议,当时的海南省工商部门(现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称,将计划引导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向国家工商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海南粉文字及图形的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以便于海南粉品牌的打造和管理,形成拳头商品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还将指导申请人制定《“海南粉”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促进海南粉生产,维护和提高“海南粉”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但这一计划,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成行。

  在去年海南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召开时,省政协委员金忠理也曾提出全力打造海南自有品牌,为自贸港强势赋能的提案。他认为,目前海南的诸多自有品牌自身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机制以及系统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制约着自身发展。而目前海南对于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都散见于诸多政策及规划中,没有统一于同一规划下,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效应。为此,相关企业应着力提升品牌意识,有意扩大产品知名度,政府也应加大引导力度,为企业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无论是海南粉还是后安粉,都还是应该以‘自身特点+标准化’的模式来进行推广,建立统一的产品体系与服务质量,在这方面可以向福建沙县小吃等成熟地域品牌IP取经。”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仁君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标准化发展是海南自有品牌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海南相关品牌还是应加大力度统一产品标准与服务标准,追求品牌效益的统一。

  前进

  保护与发展并进 探索建立省域研发基地

  那么,从市场导向出发,海南自有品牌应该如何发展,政府又该如何出手推动呢?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来,海南粉、后安粉等海南地方小吃品牌的产业化之路还没有到政府该真正以资金相助的时候。他认为,现在的海南粉、后安粉还处在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而在市场体制中,企业和行业协会应该进一步出力加码。

  “首先应该摆正地方小吃的市场定位,在真正开拓市场前,必须在产品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上面下硬功夫。”他认为,生产企业及行业协会必须把产品的各类食材在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标准进行规范化,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后,着手进行品牌的打造和标识的确定,零散的经营企业及商家只要能够按照此前已经制定好的海南粉生产工艺流程来生产及销售海南粉,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一品牌形象及符号,共同营造壮大这一规范化的品牌。

  可以想见,随着万宁后安粉汤协会对后安粉汤推行标准化经营,制定相关标准,打造统一形象标识等措施的实施,将是后安粉向品牌统一标准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保护与发展已经在路上。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海南已经着力加大对本土自有品牌的保护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截至去年6月底,海南已收录“文昌鸡”“琼中绿橙”等12个地理标志,“三亚芒果”“桥头地瓜”“澄迈无核荔枝”等88个地理标志商标。去年7月底,由海南省知识产权局起草、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正式公布,旨在挖掘、培育、申报一批具有海南特色、发展前景良好的地理标志商标。到2023年底,海南还将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以上,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00件以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达200家以上。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海南自有品牌的打造和建立,仅仅依靠零散的市场主体并不实际,还需要专业的人才及团队加持。在今年召开的海南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民盟海南省委会便建议,海南应统筹建立海南省地理标志产业研发基地——“地标臻品发展研究中心”。

  “品种研发、改良优化以及地标品牌建设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组建海南地理标志产业研发团队,打造研究基地非常必要。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建立海南省地理标志产业研发基地,即地标臻品发展研究中心。” 民盟海南省委会如是建议。

  民盟海南省委会表示,品牌建设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成功,而“整体推介”模式不仅成功率高,效率也相对较高。如果海南省整合相关资源和力量,把海南“地标臻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宣传、统一推介,将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对海南自贸港自有品牌的推广与带动效应也将更加显著,不失为一条探索品牌发展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