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举行-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举行

2022年06月13日 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举行

  跨界融合让非遗更贴近生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走进佛山梁园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集市,醒狮彩灯、彩扎狮头、功夫推拿、石湾陶瓷等非遗一一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创产品展示着佛山非遗的创新与活力。6月11日,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顺利举行。活动中,《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首发。当日,“创见·非遗”——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正式展出,展期持续至6月28日。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应如军表示,非遗要焕发新的活力,需要做到有“三有”:有爱、有用、有趣。应如军进一步解释,“有爱”是指非遗传承和保护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需要真的喜爱才能坚持下来;“有用”就是非遗一定要跟当下生活结合,就如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一样“连接现代生活”,这样才能进行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有趣”就是要求非遗在吸引年轻人和对外讲好佛山故事的时候,需要在内容创作与传播路径相结合使得非遗变得有趣生动。

  活动现场:

  两大作品首发 展现佛山非遗多彩画卷

  活动当天,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写的《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2022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子洲老师所绘的《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首次和大家见面。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2022版)系统收录了2022年6月前佛山市所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131个项目、226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情况介绍和图片。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综合了材料信息,进行精心编辑、甄选,文字介绍尽可能做到朴实精炼,配以体现风貌和形态特征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出一幅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画卷。《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以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方式勾勒出15个佛山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其绘画作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子洲。这种运用绘画语言进行细腻表述的方式为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野。

  据悉,2022年,佛山市博物馆和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在开展非遗实物征集工作的过程中,收到了粤剧、石湾陶塑、佛山秋色、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岭南盆景等丰富的非遗作品。此举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非遗馆藏,更是对佛山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特色:

  创新跨界让佛山非遗保持鲜活生命力

  近年来,佛山非遗保护和发展呈现怎样的特色?这或许从当日举办的“创见·非遗”——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可窥一二。据介绍,本次展览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创新作品90余件,力求传达传承人在时代中激流勇进、奋勇争先的积极态度。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表示,近年来,跨界融合成为佛山非遗一个亮点,不少传承人开始相互合作,让作品里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遗,通过材料、造型、主题等方面的创新,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梁沛根是佛山市广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带来作品参加“创见·非遗”展览。“我觉得非遗一定要是市场,否则的话就会走得很艰难。因而我们在产品的创作上会花很多精力去设计和创新,生产出适合现代家庭实用、年轻人喜爱的家具。”梁沛根指着一旁展出的牛角椅表示,这个产品就是以明式的圈椅作为基础,融合一点新的元素,去微改造或创新,让家具有更多的新鲜感,吸引年青一代的目光。

  在展览中,一些造型小巧可爱的彩灯作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作品的制作者之一、佛山彩灯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宏宇表示,展示的产品是个跨界作品,将彩灯和醒狮两项国家级非遗融合,赋予产品不同的特色。“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跨界合作,并使用新型材料,跟随时代审美,旨在融入现代生活。”黄宏宇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发了多款DIY作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醒狮彩灯已经销售了6000多份,端午节推出的DIY龙舟,几天就售出了上万份。”黄宏宇表示,自从2017年,佛山选派了20名非遗传承人去清华大学研修后,跨界融合、贴近生活成为不少非遗传承人关注的焦点。“清华总共举办了五期非遗研修班,我们也跟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有交流,大家一有好的想法就会发到群上。”黄宏宇表示,大家会一起互动,开发有意思的文创产品。

  建言献策:

  丰富非遗传播手段

  让佛山非遗“出圈”

  未来,佛山非遗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活力?近日,《“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发布,非遗保护也迎来了新阶段。随着互联网越发融入民众的生活,非遗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非遗在传播形式上做出的改变。

  2020年,黄宏宇参与了《国潮手艺人》中佛山彩灯专题的拍摄。纪录片的热播带动了黄宏宇彩灯的推广和销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黄宏宇表示,网络传播让非遗产品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趣味品位对接,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因此,在打好非遗基础的同时,通过不同形式来丰富非遗的现代传播手段,能让非遗以一个真实的视角走入生活,让非遗真正地贴近生活,让非遗火“出圈”。

  在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看来,推动非遗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也需要非遗传承人提升自身造血的能力,要更贴近生活。“自古以来非遗都是同生活相结合,如今非遗要发展更要贴合当下,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张雪莲表示,站在非遗保护中心的层面,非遗保护中心除了为传承人们提供更多的对外展览的平台外,还会不断地牵线,引导非遗间的跨界合作。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