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新村:大隐隐于市的诗意空间-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华侨新村:大隐隐于市的诗意空间

2022年07月07日 09:1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华侨新村:大隐隐于市的诗意空间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毗邻环市东路和淘金路的华侨新村,应该为很多广州本地人所熟知。这个建国初期政府为了安置归国投资的华侨而特别划地而建的社区,坐落在高低错落的小山丘上,洋房成群,绿树成荫,是繁华闹市中难得的一方清净。和平路、友爱路、爱国路、团结路……充满了年代感和使命感的路名,串联起了这个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全国大城市中的大型华侨住宅区。如今,华侨新村不但是广州市有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经历不断规划之后,已成为集宜居和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典范社区。

  自带风华的华侨社区

  尽管地处繁华闹市中心,漫步于华侨新村,却感受不到都市喧嚣或市井烟火,因为即便是历经50多年,这个社区的沿街围墙依然保存完整,为这里的居民隔绝了外面的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这里的楼层不高,样式略显朴素,即便是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也不是典型的西方红砖小洋房,反而是线条利落的单体2-3层建筑,外墙以白色和黄色为主,可窥见一丝丝西式情趣的,便是房前屋后繁花似锦的小庭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华侨掀起一股归国创业安居的热潮。为响应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广州市人民政府在1954年决定筹建华侨新村。根据史料记载,在林克明、佘畯南、陈伯齐等一批著名的归侨建筑设计师主持和参与设计下,华侨新村的低层公寓和独栋别墅大多采取简朴的设计样式,并融合了现代岭南派的建筑风格。

  除了自成一格的建筑风格外,华侨新村的绿化覆盖率也让人称道。先不说整体60%的高密度绿化,加上临近黄花岗公园,如同一个天然氧吧。而且每个路段都种植了不同热带、亚热带的树种,各家各户的庭院还有南洋杉、椰子树,四季皆是美景。

  昨日与今日在此邂逅

  来过华侨新村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道路大都是半圆状,沿着小道顺坡缓缓而上,经过一排排低层公寓,在高处看到不一样的花园式独院,然后一不小心就走回到了原点。但沿途并不会觉得单调乏味,因为你可能会看到有着鲜明活泼涂鸦外墙的幼儿园,被木栈道环绕的小学,还有晨练跑步的行人。

  不知不觉,你可能还会路过一批已故文化名人的旧居所在地,比如岭南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著名油画家余本等名家旧居。其中红线女旧居已向市民开放参观,它由一栋假三层洋楼和独立花园组成,建筑内部按主人生前起居原貌布置,可以一窥一代粤剧宗师当年的生活场景。

  不仅如此,现在的华侨新村在延续社区生活的基础上,还增添了soho办公和文创的氛围。在友爱路和和平路,你会不期然发现多了些艺术工作坊或者信息科技类企业的入驻,街区朝气正在逐渐盘活。国内首家收藏有中外动漫名家手稿作品的私人博物馆——JC动漫馆的进驻,让60后到90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喜欢古着小玩意的年轻人会时不时出现在Très Bon Vintage,这家隐藏在花木扶疏间的古着小店里,可以淘到各种复古的服饰、餐具茶具、咖啡豆和果酱。如果走累了,也可以去新开的禹众空间坐坐,门口开满鲜花的可爱蓝色咖啡屋,有的时候还可以欣赏到小众画家的画作。

  在千年商都的广州,若论街区历史,华侨新村尚算年轻,但这里却有着极为优雅的居住环境,并且自带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更难得的是,它还在不断蜕变,走向更多元化的未来。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