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辽宁为非遗传承人留下“影像教科书”

2019年06月11日 16: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着一种技艺或手艺,随着年龄增长,面临人亡艺失。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延续和发展,辽宁24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全面开展,现已完成16名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解说】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项目传承人邢传佩以及自己的高桥团队,在沈阳文馨院小剧场里,认真地观看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自己拍摄的影片。

  【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高跷项目传承人邢传佩

  回顾这些片子,我们很受感动。这就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积累了抢救工程一些宝贵的资料。

  【同期】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传策划部主任 高旭

  好多传承人存在人亡艺亡的困境,好多代表性的传承人,像刚刚过世的单田芳先生,他是一代评书大师,那么他走了之后这个技艺就通过我们的影像留下来了。我们是在他走的前一年,拍到了5个小时的口述史。

  【解说】据介绍,拍摄的传承人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2岁。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三位传承人去世,因此抢救性记录工程非常急迫。在传承人的配合下,目前已经形成了包含文献片、综述片和工作卷宗在内的系列成果。

  【同期】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传策划部主任 高旭

  每个人至少要有5个小时的口述史;然后还有一部分是项目实践,也就是他在整个项目当中,一个活动过程的一个展示;再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学传承篇。

  【解说】辽宁2016年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凌源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景春、北京评书传承人刘兰芳、单田芳,阜新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斌、千山寺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洪振仁、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焕等16人的拍摄、制作。

  (记者 禹瑞斋 沈阳报道)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