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南侨机工:不该被遗忘的卫国者

2020年01月13日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现场声】

  我们是一群来自海外的战士,我们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南侨机工。

  【解说】画面中的四位是南侨机工的后人,这首《祖国我来了》是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几年前创作的。日前,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中,南侨机工群体获得“特别致敬”。近日,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起自己与南侨机工的故事。2000年秋天,陈达娅作为后人代表参加了“南侨机工重走滇缅公路”活动。

  【同期】南侨机工后人 陈达娅

  在惠通桥边,面对滚滚的怒江水,其中一位机工高声呼喊,同胞们、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了,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那一刻真的深深把我拽进去了。

  【解说】那一刻,陈达娅意识到,无论是父亲,还是南侨机工这个群体,都需要重新被了解。她开始查阅档案资料,一点点拼凑南侨机工的故事。

  1939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南洋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中国参加抗战。华侨青年热烈响应,先后9批共3200多人放弃优越生活,告别父母妻儿,回国支援抗战。

  陈达娅的父亲陈昭藻是第二批回国的南侨机工。陈达娅说,父亲报名时已39岁,他惟恐落选,把年龄改成32岁。回国前,他的前妻已病故,留下不满10岁的女儿。他买了船票把女儿寄养在海南,从此再没相见。从新加坡回国后,陈昭藻在昆明停留一周旋即赶赴缅甸仰光,投入工作。

  【同期】南侨机工后人 陈达娅

  他们用他们娴熟的技术技能,本来是四个人,一天一辆车都还不能装的。结果他们到来以后,迅速做了技术上的调整,四个人一组,一天就可以装两辆以上的车,然后在快速时间内,就在仰光完成了汽车的装配。

  【解说】自2004年起,陈达娅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档案中,了解南侨机工群体更多的故事。资料显示,从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向中国各抗日战场输送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余辆汽车,被誉为抗战运输线上的“神行太保”。陈达娅发现,此前部分资料中写的,牺牲南侨机工占总数三分之一,复员回南洋机工占三分之一,这个数据并不准确。

  【同期】南侨机工后人 陈达娅

  我们得出结论,不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回到南洋是连着家属眷属,南侨机工在国内整整是七年的时间,从1939年到1946年复员,七年的时间有成家的,就有一部分复员的时候带了一部分眷属回去。我第一个提出这样的(理论),南侨机工牺牲近1800人。

  【解说】1939年至今80载春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南侨机工的历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2018年,“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陈达娅说,南侨机工无私付出、默默牺牲,他们是民族的忠魂,是不该被遗忘的卫国者。

  范思忆 冉文娟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