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旅美华人作家江岚获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三等奖(图)

2014年11月21日 10:4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评出优秀奖15名,三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一等奖空缺。美国《侨报》作家俱乐部成员江岚(左四)获得三等奖 。(美国《侨报》/颜语 摄)
    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评出优秀奖15名,三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一等奖空缺。美国《侨报》作家俱乐部成员江岚(左四)获得三等奖 。(美国《侨报》/颜语 摄)

  中国侨网11月2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文化中国·四海文馨”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颁奖仪式20日在广州举行,共有1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8名。获奖者中,来自美国的作家、威廉·博特森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关键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江岚凭借《半瓯新茗味回时》获得三等奖。另外4名美国作家施雨与王性初、吴嘉、陈光获优秀奖。

  颁奖会上还举行了“文化中国·四海文馨”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散文集首发式暨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大赛启动仪式。这次大赛旨在灵根自植,弘扬中华文化,鼓励华文创作,抒写与母体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通的情怀,传达中国与世界、“原乡”与“他乡”交流对话的心声。

  散文大赛评委会对《半瓯新茗味回时》的评语是,本文围绕“茶”运思谋篇。这茶是神农解毒的草,是陆羽生命的根,也是作者生活的情,杯里灯光亮,壶中日月长。谈到作品获奖时,江岚表示,这无疑对她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她说,这次大赛征文的主题不错,以往的海外文学征文大赛的主题往往是思乡、乡愁,而这次的主题格局大、有胸怀、有容量。

  她说:“我最初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喜欢喝茶,后来,有越来越多在中国的朋友知道我爱喝,于是,有了好茶就寄给我。茶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茶,我惦记人家,人家也惦记我,虽然我与他们相隔甚远,但却感觉很近。我居住的小区只有我们一家人是中国人。因此,像我这样喝茶的人也是一种另类。我们小区的女人大多数都在工作,平时忙碌没空聚在一起,只有每月第一个礼拜五,大家轮流做东在家里聚会,这种聚会大多是喝酒的,但到我家时,我就给他们泡茶。这在她们眼中是一种另类的雅文化,慢慢睇,大家都爱来我们家。”

  在学校时,她也会给学生们讲中国的茶文化。他们对这种文化的仰慕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再一次的认识,从他们的仰慕中,我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大美。这种文化让我觉得很骄傲。

  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女人》的江岚谈及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表示,她一开始写作,主要是写短篇小说,从来没尝试其他文体。2005年美国《侨报》主办了一个《五大道文学奖》征文大赛,那时是知名海外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知名诗人北岛、知名报人董鼎山等人评奖。她投稿的散文获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北岛和严歌苓都给了满分。她就觉得自己也是可以写散文的。于是,她开始自己的散文创作。在她看来,《侨报》给她搭建了一个平台,每次,她有了新作都会下意识先投给《侨报》。她认为,从投稿到文章被编辑修改、被刊登的过程,就是自己与编者的一种交流。有了《侨报》这样一个平台,她就有了坚持写作的动力。她说:“有人认真地看我的稿子并修改,这对我很重要。”

  对于不少海外华人提及的“乡愁”话题,江岚则表示:乡愁往往是伴随着一种无可奈何,一种想回而回不去的感觉。但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没有那么多无奈何。如果说,海外移民像是一种“裸根移植”,那么,这个时期已经过去,现在他们在海外已处于蓬勃生长、开枝散叶的阶段。如今,交通便利、回中国交流的次数也多。乡愁已经淡化。

  在她看来,海外华人作家是立足于跨文化的交叉点上,每天面对的是两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与碰撞。而通过文化差异的表象去追寻多元文化相生共容的可能性与支撑点是新移民文学创作既深且广的场域。如果突破狭隘的“自我”抒情叙事,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到这个深广的场域中展现张扬的人性、激越的情感与跌宕的命运,值得每一个社会责任感的海外作家去探索,去思考。(颜语)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