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法国艺术家保罗:愿当1600只熊猫“背后的男人”

2015年01月13日 14:0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保罗·格兰金有超过30年丰富经验、并已更换过1600只纸糊熊猫10次了。(马来西亚《光明日报》)
    保罗·格兰金有超过30年丰富经验、并已更换过1600只纸糊熊猫10次了。(马来西亚《光明日报》)

  中国侨网1月13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推广保育和延续环境发展概念的1600只熊猫踏足马来西亚,“1600熊猫”之父――保罗·格兰金也随之同行。这些纸糊熊猫是他的宝贝,好比陪伴他一起生活了8年的孩子。

  纸糊熊猫没有血肉,但在保罗的悉心呵护下,每一只熊猫彷佛被注入新的生命,背负着一种使命。熊猫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象征。马来西亚只有两只真熊猫在国家动物园供观赏,但“保护熊猫,人人有责”这种保育濒临绝种动物的概念却是无国际界限。

  创始于2008年的“1600熊猫世界之旅”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法国著名艺术家保罗格兰金(Paulo Grangeon)合作的成果。1600只熊猫在全球各地广受社群媒体追捧,并获得各国的欢迎和积极宣传。

  这批熊猫大使在过去6年来走过世界超过百个地点,它们的“爸爸”保罗总是追随左右。保罗是具有超过30年丰富经验、热情洋溢的法国纸糊艺术家。他的作品以环保为出发点,利用回收纸为素材,加上天然米饭制成的浆糊黏着塑形。

  由于每个作品都是以纯手工的方式,将一张张纸贴制完成,再一笔一笔画出熊猫的样貌,所以每一只熊猫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当这些纸糊熊猫因奔波而破损时,除了修补,保罗唯有再制造新的作品替换。事实上,这些年来,他已更换过1600只纸糊熊猫10次了。

  他在马来西亚之旅正式展开前夕接受专访时坦言,这批纸糊熊猫是全新制造,它们与最初在法国巴黎的第一批熊猫完全不同,包括款式和眼神。他前前后后已制造了上万只纸糊熊猫。

  巡回展后重制新家庭

  “每次巡回展后,我们都会做过一些新的,再组新的家庭。我们不可能一直带着8年前制作的纸糊熊猫到处走。在两年前,它们去了德国28个市镇,展出完毕后都破损了,多数都被送往‘医院',我们就再加入新的成员。单单在香港就有2万人争相亲近它们,反应热烈。熊猫只有1600只,太多人争着看。”

  每一地区都有一些值得回味的点滴,他本身也同样受到欢迎。

  保罗曾受雇于一间国际木雕艺术品公司,在美国加州和欧洲从事木雕与纸雕创作的工作长达20年。在泰国学懂纸糊艺术后,曾为台湾制作200只纸糊黑熊,为法国作120条纸糊鲸鱼。

  保罗指出,纸糊熊猫是在泰国一个村庄制造。约50名村民协助制造后,分别装进箱,然后再放置在大的集装货箱,运输到各国巡回展出。至今,1600熊猫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超过100场巡回展,包括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瑞士、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做熊猫背后男人

  1600只熊猫所到之处都成为城中最热的话题,至于谁是它们背后的制作人,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保罗笑说:“不要紧,我愿做它们背后的人。”

  保罗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玩乐方式获得更多人参与,有效地传达保育概念。

  “很多人开始注意熊猫,有些人甚至不懂得熊猫是濒临绝种的动物,当他们到来看到这些熊猫,他们会感受到这一点。”

  他说,每到一个国家,1600只熊猫能吸引当地人上网游览寻找它们的信息,从中知道更多关于熊猫的课题,包括很多人申请成为志愿工作人员,掀起的熊猫风对保育和环保起了一定的作用。

  保罗是于约30年前在美国佛罗里达第一次看到真熊猫,从此就开始留意这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可以制作老虎,但可能没有熊猫可爱,带来更多欢乐。”

  保育努力见效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法国分会为了庆祝成立35周年,特别请保罗创作这些熊猫,希望让民众现场感受熊猫面临绝种的危机,进而了解保育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他设计出1600只不同姿态、大小和表情的纸糊熊猫,这也代表了当时全球野生熊猫仅存的数量。

  无论如何,保罗相信,现在的野生熊猫数量已增加至1700只。“在1971年,全球野生熊猫数量只有1100只。30年后,他们的数量逐渐增加了。”

  至于会不会因此为1600只熊猫另增新成员,保罗语气坚定地说“不”,因为“1600”已经是一个标志,不能改变。

  “熊猫面临绝种,这也是为何我制造的熊猫表情不会太搞笑。6年来,它们的眼睛部分也有些变动。第一批的熊猫眼晴跟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一样,只有一团黑色,没有画出眼球,后来我才画出它的眼晴。”

  情牵熊猫8载

  风趣的保罗称1600只熊猫为宝贝。“它们是我的宝贝,我看到有关熊猫的照片或录像时都会很感动,尤其是看到熊猫妈妈照顾孩子时的情景,真是太感人了!”

  他说,他与这些熊猫朝夕相对8年,付出的感情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形容的。他也因此研究起熊猫。

  “了解后才知道,一只雌性熊猫每年的发情期只有3天左右,也就是说怀孕的机率很低。所以,熊猫宝宝的出生是很难得的。”

  对于熊猫的感情,保罗可以说是爱上了它们。除了在法国的工作坊,熊猫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我走遍地球很多个地方。”

  经过1600熊猫世界之旅后,保罗每天都收到各地人民的电邮,与他分享有关1600熊猫的故事,为他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在香港展完后,我回到法国时,却收到一位香港妈妈的电邮,说她不开心,因为无法带她女儿去看那些熊猫。”

  1600只熊猫大使从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1月25日畅游马来西亚,计划在超过15个标志性地标展开活动。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