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广东佛山:传统功夫如何在争议中走向世界

2015年12月04日 09: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佛山功夫的推广,可以因应时代的市场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三个特点。(戴嘉信
    佛山功夫的推广,可以因应时代的市场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三个特点。(戴嘉信 摄)
热爱中国功夫的外国人专门来佛山学武术。(戴嘉信 摄)

  11月28日,2015武战环球搏击王争霸赛在广东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圆满落幕。该赛事选择在李小龙诞辰日当天对决,表达对这位一代武术宗师的纪念。而此次争霸赛选择在佛山举行,则有着对这片武术之乡的尊重。国际搏击赛事来佛山对抗,而佛山功夫是否也在发力向外普及推广?

  近日,佛山精武体育会公开征集历史资料、会址重修、精武武术操推广等消息,在朋友圈中被不断转载。佛山功夫的溯源追本和推广传承又成为了热门议题。

  在古井边、榕树下传统的苦学勤练,如何再获现代人的关注?人们会接受什么样的习武方式?而佛山功夫蜚声现代江湖的时候,哪些革新势不可挡,哪些传承不可动摇?

  议题1

  佛山功夫目前如何普及?

  进入学校社区义教,也面向游客开放体验

  11月中旬,佛山精武体育会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条消息,称佛山史上第一套精武武术操问世,即将全面推广。据视频介绍,这是第一套精武武术操,糅合了精武拳、洪家拳、咏春拳、龙形拳、太极拳等经典招式,是一套适合市民大众学习和使用的武术操。

  “创编这套武术操,一开始的目的是用在‘爱心学堂’教授孩子们。”谈起这套精武武术操的由来,佛山精武体育会秘书长梁旭辉向记者介绍,精武会是禅城“爱心学堂”首批义教团体之一,自今年7月进驻“爱心学堂”以来,12位教练精简武术招数,定制适合孩子的武术课程,在南庄龙津村、张槎下朗村、石湾石头村、祖庙红棉社区4个示范点,分别传授咏春拳、龙形拳、精武潭腿和洪家拳。“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常常问精武会教练,什么时候能学到其他拳术,考虑到孩子们想接触更多的功夫,才决定创编这套精武武术操。”

  创编适合大众学习的武术操,似乎是普及佛山功夫过程中,一次贴近“用户需求”的尝试。

  事实上,佛山作为南派武术的汇聚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甚有家家练武的氛围,佛山老城一带武馆遍布,“有井水处有佛山功夫”的俗语也一直流传。

  而新时期的今天,家家习武的需求与风气不再。佛山市武术协会会长薛绵本接受采访时曾介绍,佛山共有武馆近500家,禅城、南海武术资源丰富。如何向民众普及,成为佛山武馆的一大重任。

  这其中,佛山岭南天地詠春堂与其他武馆隐匿在市井之中不同。它位于岭南天地旅游景点内,街道两旁的灯柱上,挂满了招生广告。根据詠春堂招生章程了解到,除了传统詠春课程,学习詠春实战入门基础散式和理论知识外,还有面向游客的体验课,游客只需花上100元,就能获得教练1个半小时的专业指导,体验一二。

  在武术推广方面,据了解,鸿胜馆的武术教练从1999年开始就走进校园义教蔡李佛拳术,包括深村小学、二十七小学、城南小学、铁军小学、海口小学、佛山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等。鸿胜馆馆长黄镇江接受采访时介绍,2014年进学校教授学生数量已经超过2000人。

  同样的,精武会除了“爱心学堂”外,近150名的精武会星级教练也都有义教任务。精武会每年会组织爱心助残、青少年励志培训教育、警民共建社区、推进全民健身等4类活动,把佛山功夫的推广和公益事业结合起来。

  议题2

  现代化的武术究竟什么样?

  标准化与产业化,众武林人士看法不一

  校园义教、社区推广、游客体验……佛山功夫的大众化普及方式多样,不少武馆、教练投身其中,多年的努力下,坚实了佛山功夫的本地民众基础。而传统的拜师学艺又是怎样一番情况?

  “我学过咏春4个多月。”3年前来佛山工作的湖北人陈杰告诉记者,“哪天去上课全凭自己的时间,有空了就过去,课程通常在晚上8时开始,前后一个半小时。一般七八个学员同时在场练习,因为程度不一,师傅会分别指导动作。”陈杰说,后来他没有坚持学下去,毕竟学咏春,只图个兴趣。

  与陈杰想法类似的学生不在少数。在陈杰的描述中,武术教学似乎如同一个兴趣班,管理松散,来去自如。这与传统佛山武术紧密的师承关系差别不小。

  也正是在这种现代环境下,传统武术的教学、运营、发展仿佛有些格格不入,近年来武术现代化的呼声沸反盈天,其中对武术标准化和产业化的争锋颇多。

  在精武会会长吴德明看来,他把图个兴趣、体验一把的学生称为“过客”。作为黄飞鸿第四代传人,吴德明于2006年创立佛山树德武学堂,招收多名弟子。吴德明告诉记者,目前收徒仍保留着整套传统的传承仪式,有拜师帖和入门帖,还有见证人和引师人等。佛山功夫的传统是新时代不能改变的东西,他对所谓的产业化、标准化持保留意见,对武馆变为健身馆的看法并不认同。而精武会秘书长梁旭辉也认为,发扬佛山武术的关键,是要解决资源分散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家家都有‘好嘢’,问题是怎么整合这些好的东西,让大家抱团发力。”相反,鸿胜馆师傅梁旭勇则认为,对武术进行现代化的推广,佛山武术有这样的基础。佛山功夫门派众多,必须各自放下门派之见,合力打造佛山功夫的品牌,此中必须要实现佛山功夫的标准化。日本空手道中也有几百个门派,为何别人能名扬全球,主要是标准化的实现。

  耀保咏春拳馆馆长麦耀明则认为,仅仅对佛山武术进行标准化改造,不能算是传承,这只是一种传播。2008年,中国武术协会曾牵头让麦耀明师傅与来自香港的咏春传承人一起起草编辑咏春段位制教材,欲统一咏春的段位制和授拳方法。但麦耀明中途退出编辑工作,他认为传统武术与空手道、跆拳道不同,咏春动作细腻,讲求灵活,对力的拿捏非常重要,很难编段位。如果简单地以文字概括拳法,便失掉咏春独有的内涵气质。

  “仅一个日字冲拳,讲求旋转发力,出拳的角度、力度都非常讲求。这很难死板地用文字概括,必须由师傅手把手地教导。”麦耀明目前在自己开设的武馆中,仍坚持手把手教导学徒,数十年来教导过的学生过千人。

  传统武术新时代下如何传承?

  因应时代特点,但精神内核不能变

  “现代竞技体育有标准化、量化、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传统武术的标准化改造,可能会导致武术丧失精神内涵。”梁旭辉认为,佛山功夫不以技击为目的,是健身、防身的生活方式。将功夫向标准化竞技体育改造,破坏了武术的深层意涵。

  而在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也重新将武术与体育的关系复原定义,陈国荣认为,中国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

  麦耀明认为,武术传承只能靠脚踏实地做。武术传承里健身、防身、养生三大功效必须要有,如此传承武术,才有生命力。如果仅仅是只有健身功能,武术就沦为体操一类的体育种类了。

  保留住武术的精神内核,新时代下,佛山功夫究竟能变些什么?

  “要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多元化。”梁旭辉用到了“产品设计”、“多元化”等互联网新词汇来回答。他认为,佛山功夫在推广上,可以因应时代的市场化、网络化、无国界化3个特点作些努力。

  精武会目前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推广,并且正在筹办精武国学大讲坛,计划以国学堂、武学堂、养生学堂的形式,将包括佛山武术在内的传统文化和品牌经济推广至“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沿线国家。

  而目前,为了推广佛山武术及其文化,鸿胜馆的梁旭勇和另外三名师傅正在以功夫推拿作为切入点,以功夫的手法帮助现代人消除颈椎病、“网球爪”等疾病,推广武医文化。还希望在未来,可以把武术表演、竞技体育、醒狮、医药进行打包整合,统一推广出去。

  陈盛原来是一名业务员,由于热爱武术,他从小练习龙形拳。今年9月份,他放弃原来的工作,来到鸿胜馆学习推拿,利用自己的功夫底子,加上专业的手法,对客人进行保健治疗。他认为加入鸿胜馆,一方面可以继续练习武术,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谋生方法,他希望以功夫推拿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