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

2018年01月14日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游客体验古法造纸工艺。 贺俊怡 摄
游客体验古法造纸工艺。 贺俊怡 摄

  中新网贵州丹寨1月14日电 题: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

  作者周燕玲

  在贵州省丹寨县城的一家古法造纸体验馆,来自北京的游客李玫站在一个装满纸浆的四方形木槽前,双手紧握纸筛向木槽内舀纸浆,待纸筛水稍干后从身旁拿起几片花瓣和树叶放在纸浆上,再经压榨脱水、烘干,不到40分钟一张花草纸就成型了。

  “古法不是落后,而是有千年前的温度。”看着亲手制作的花草纸,李玫不由地感叹手作的温度不会随时间而消亡,只会越来越热。

  5年前,这样的抄纸工序只能在丹寨县城40公里外的石桥村才能体验到。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 贺俊怡 摄
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 贺俊怡 摄

  但随着机器纸日益盛行,石桥白皮纸市场在不断萎缩。“上世纪90年代,只有少数老人还在造纸,古法造纸工艺濒临失传。”提起20多年前石桥手工造纸不景气的历史,古法造纸体验馆的主人潘玉华感慨万千。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桥人,潘玉华对造纸技艺耳熟能详。同时,作为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怎样让造纸技艺传承下去,是潘玉华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真正愿意买手工纸的人很少,买回去后不知道拿来做什么。”潘玉华说,纸不好卖就挣不了钱,挣不了钱也就没人再来传承。

  2008年,潘玉华想到了从卖纸到卖流程、卖文化,让古法造纸以另外一种形式推广出去,让传统的技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后,2013年潘玉华把大山深处的古法造纸技艺“搬”进了城市,在贵州龙里县和西江苗寨景区开了古法造纸体验馆,但所用的原材料全部取自石桥村。

  “搬”进城市的古法造纸流程,比大山里的传统工艺少了十多道工序。“全部流程展现出来时间长且枯燥,截取抄纸工序能看到纸的成品。”潘玉华说,经过提炼的工序,游客能在40分钟内体验纸浆到成品纸的过程。

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 贺俊怡 摄
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 贺俊怡 摄

  目前,在丹寨县万达小镇的古法造纸体验馆,潘玉华仅营业半年时间就迎来8000余人次的体验,收入20多万元人民币。

  “除了贵州,青岛、苏州也有加盟店。”潘玉华告诉记者,游客在贵州体验古法造纸工艺后,非常认可其模式,提出加盟体验馆。

  目前,其他城市的加盟体验馆受到了当地民众喜爱。据了解,加盟店的纸浆也全部是由石桥村提供。

  在潘玉华看来,加盟店不仅能增加收入也是延续古法造纸技艺的另一种方法,因为传统技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相连接才有生机,如果脱节了就只能当做文物保护起来。

  对于未来的发展,除了把造纸技艺体验“搬”进城市进入公众视野外,潘玉华还想在成品纸的创意上“做文章”,让体验者把自己制作完成的纸做成纸灯笼、纸袋或者笔记本等,让技艺延续它的生命价值。(完)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