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川菜到底有多好吃?英国女吃货要为它再写本书

2018年10月10日 14:3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扶霞·邓洛普
扶霞·邓洛普

  川菜到底有多好吃?英国女吃货要为它再写本书

  “脑花温柔地沉浸在香油和蒜蓉当中……最后,我心一横、眼一闭,张口就吃了。那口感像奶冻,柔软绵密,又有很丰富的层次,真是危险的诱惑。”很难想象,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个英国人口中。

  昨日(9日),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期间爱上川菜、继而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逾20年的《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现身成都,呈现一个英国女孩“舌尖上的四川美食记忆”。

  一个英国女孩,来到中国,吃了些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昨日活动开始前,成都商报记者对扶霞进行了采访,关于一个英国女孩的四川美食历险记。

  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在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扶霞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并著有《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三部作品,其中《鱼翅与花椒》不仅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舌尖上的“寻路中国”。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川菜。她的美食著作曾荣获多项大奖,其中包括四次有“饮食世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

  最近,她又在思考写下一本关于川菜的书。20年前来到成都,就让她再也不愿意离开这里。她说,四川人热情好玩,交往是轻松惬意的,四川风景漂亮,川菜在中国很有名。刚来四川时,是为了学习,并没要写书和研究川菜的目的,最后能够和川菜结缘,她说:“一切都是缘分。”

  在她眼中,成都的变化是巨大的,曾经成都是一个古城,老房子老茶馆很有趣,改革开放之后,来中国学习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二十世纪初,她看到的成都就已经是非常国际化的都市了,美食方面,有世界各地的菜馆,并且这座城市非常包容。她说,现在各行各业有了新的气象,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成都有它特殊的气氛,不管怎么改变,它的精神还在,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做菜,希望大家可以和家里人学习做川菜,将川菜文化传承下去。

  回忆起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扶霞表示,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冒险,舌尖上的记忆,他乡里的故乡。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她曾这样描写担担面: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扬,一小碗面,加了一勺深色的、松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面拌一拌,就会唤醒铺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面条都会裹上酱油、红油、芝麻酱和花椒混合成的调料,效果实在是石破天惊。入口短短几秒,你的嘴巴就会着火,你的双唇会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颤抖,你的全身都会散发着热气(天气热的时候就会汗流浃背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及第二季总导演陈晓卿表示:“扶霞是我认识的外国人中,最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她有着深厚的新闻专业主义写作功底,又谙熟中国烹饪的精髓。读过很多外国人写的中国食物的书籍,《鱼翅与花椒》无疑是最鲜活有趣也是最精准的。带着好奇心,扶霞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对纷繁的风味从陌生到甘之若饴的旅程,让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中国,她笔下生动有趣又不乏精准的记述,也让我们这些本土研究饮食的人受益良多。”

  的确,《鱼翅与花椒》正是扶霞“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后的心路历程,它用轻松诙谐而又不失深度的语言描绘了这个英国女孩充满酸甜苦辣的川菜情缘。

  扶霞毫不掩饰自己对川菜的喜爱,采访的最后,她还展示出她为川菜所写的一句话:让国外世界更了解和欣赏川菜。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