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扎根中国二十载的“洋夫子” 愿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2018年12月15日 1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熟读中国古文典籍,在大学课堂为中国学生讲古文献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洋夫子”孟巍隆已扎根中国二十载。 赵晓 摄
    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熟读中国古文典籍,在大学课堂为中国学生讲古文献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洋夫子”孟巍隆已扎根中国二十载。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扎根中国二十载的“洋夫子”愿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作者:赵晓 李欣

  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熟读中国古文典籍,在大学课堂为中国学生讲古文献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洋夫子”孟巍隆,虽然已在中国学习生活了20年,却依然是校园“红人”。

  “痴迷”中国文化的孟巍隆,1998年来到中国留学进修汉语,并选择继续攻读最具挑战性的古文献学。

图为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文史哲》杂志英文版和孟巍隆翻译的书籍。 赵晓 摄
图为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文史哲》杂志英文版和孟巍隆翻译的书籍。 赵晓 摄

  “汉语自带的‘风味’,有独特吸引力。”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的孟巍隆回忆说,他与中国文化的“邂逅”缘于接触汉语。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孟巍隆,很早就受到华裔同学、朋友的“熏陶”。对异国语言的好奇心,让他开始和当地华裔们学习中文,“我学着用中国话打招呼、做自我介绍,逐渐被与众不同的汉语吸引”。

图为孟巍隆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内编辑稿件。 赵晓 摄
图为孟巍隆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内编辑稿件。 赵晓 摄

  此后,孟巍隆更有意识地学习和提升汉语,并在学汉语的过程中,走近中国文化。直到赴中国留学深造,孟巍隆第一次踏上这片向往的土地。

  孟巍隆说,自己用近15年的时间钻研中国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初学时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语速、理解不了中国历史典故、写字和记笔记速度慢……一度困难重重。“古文献学是冷门学科、学习的挑战性也大,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让我很敬佩,把它学好,心里也有成就感。”

  目前,孟巍隆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教,同时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文史哲》杂志英文版的副主编。2014年,在孟巍隆的参与和推动下,《文史哲》杂志英文版正式创刊。如今,该期刊在35家海外大学图书馆、130多家海外大学被广泛订阅。

  孟巍隆说,《文史哲》杂志走向国际既为中国学者在全球发声搭建平台,也为海外专家了解中国前沿的文史哲学科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提供了机会。《文史哲》杂志英文版为中外学者开展对话交流架设桥梁。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孟巍隆也建议,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的山东大学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献力。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既要让学校的老师、学生到海外访问交流,也要邀请海外专家来学校讲学授课。

图为山东大学校园内镌刻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 赵晓 摄
图为山东大学校园内镌刻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 赵晓 摄

  谈及中西文化,孟巍隆认为,中西文化的共通之处远比差异多。例如,中国人重视传统家庭美德,讲究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对朋友讲诚信、仁义,看重个人努力,这与美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都不谋而合。

  20年转瞬间,孟巍隆在中国求学执教、结婚生子,也见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他在这里扎根,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2019年,我要向下扎根、向上发展,通过推进《文史哲》杂志的国际化,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孟巍隆说。(完)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