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手艺遇到新匠人

2019年02月14日 09: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老手艺遇到新匠人

  本报讯(杨洪英 肖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前不久,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请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有泥工、瓦匠……他们的另一身份是苏州“香山帮匠人”的具体继承人。这次,学校聘任他们担任技术技能大师、客座教授,来培养传统手艺的“新匠人”。

  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香山,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传统手艺,被称为“香山帮匠人”,史书曾记载“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无论是一步一景的苏州园林,还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帝陵,都离不开“香山帮匠人”的身影。

  如今,这个掌握着古建筑制造手艺的群体,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木工、瓦工的技能良莠不齐,优秀匠人呈现高龄化,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培养青年人才成为“香山帮匠人”的当务之急。

  建造、普查、保护、抢救古建筑……这是一项又苦又脏又累的工作,“冬天乘风凉,夏天晒太阳”,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张喜平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他说,年轻人对行业了解不够、缺乏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基本上不愿意进入这一行。

  “之前传承都是师带徒,并没有跟学校合作,这造成了人才断层的问题。”张喜平说,之前,他都是在亲戚的孩子中去寻找传承人。这次与学校合作,让他吃了“定心丸”,“年轻人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他们学得快,很快可以成为后备力量。”

  “能做的(工匠)不会讲,能讲的不会做,年轻人实在太少了。”身为“香山帮工匠”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主席汪长根说。

  与学校合作后,默默无闻的匠人们也开始走向前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讲述古建筑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这是很光荣的事。”汪长根说,苏州香山帮工匠曾参与过故宫等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数人不知道这些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把这些技艺和故事传承下去,也是我们的心愿。”

  这次,学校专门成立“香山工匠学院”,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爱上古建筑。目前,已有数十名大学生选择加入该专业。此外,“香山帮工匠”还在学校建立了展示馆,让更多年轻学生能“亲眼”看到古建筑的精美绝伦,并了解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据该校香山工匠学院负责人、学院副院长周军介绍,古建筑技艺传承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培养一名工匠需要5~10年时间。大师进校园,刚好为工匠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做到3年出师,5年上岗,为缓解传统技艺人才缺失提供解决方案。

  牵手“香山帮”对学校来说也是开创之举。现在很多学校还是理论教学,很少会将操作带入课堂,将实物展示搬进学校,更不用说请一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进课堂,“手把手”传授传统古建筑技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说,传统技艺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将传统工匠操作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现在社会人才培养的优势,持续不断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新工匠”。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