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福州非遗喜娘文化 移风易俗弘新尚

2019年05月24日 10:04   来源:东南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喜娘文化:努力为自己喝彩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文/图

  喜娘,是福州婚俗中的一道特别风景。近年来,喜娘们的“喝彩”文化上了央视,漂洋过海,登入大雅之堂,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接受。由闽侯县申报的“喜娘习俗”,201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5月9日,一场别具闽都特色的民俗婚礼在中国喜娘文化之乡——闽侯上街联心村举办,多达70名喜娘到场“喝彩”。透过这场婚礼的热闹不难发现,喜娘文化正在积极创新,习惯为新人叫好的喜娘,也正努力为自己喝彩。

  幸福:喜娘世家办婚礼

  “妹妹选的姑爷有才能;妹妹和姑爷合甲到老;妹妹到了婆家公婆要当亲爹娘;妹妹到了婆家生孩子中状元……”

  婚礼现场,新娘母亲不舍即将出嫁的女儿,两眼热泪一阵又一阵。喜娘林贵英不停更换唱诗内容,哄得她破涕为笑,给女儿行上头礼。林贵英说:“上头礼不只是帮新嫁娘梳妆打扮,更要透过仪式,将家人的祝福与叮咛,一字一句刻印在新娘心中。出嫁后,她将不再

  只是家里的小公主,也将为人妻、为人母。”

  对林贵英来说,这是场特殊的婚礼。她不是别人,正是新郎的外婆,福州婚庆界的金牌喜娘“陈氏三姐妹”陈夏玉、陈秀珍、陈秀兰,是她的女儿们。其中,新郎的母亲陈夏玉是闽侯喜娘习俗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天赐良缘喜洋洋啊,天圆地圆人团圆啊!”将新娘接至新郎家中祖房,陈秀兰引导外甥和外甥媳妇完成了拜天地、拜祖先、拜长辈等礼仪。见厅礼环节,新娘为男方家的长辈、亲戚敬茶,陈秀兰又赶忙在一旁喝诗:“喜茶喝了行好运,提倡敬茶是孝顺,茉莉甜茶甜又甜,孝顺父母记心间,喝了喜茶真顺利,增福增寿增福气,敬婆就像敬爹妈,来日同抱胖娃娃……”

  主张:移风易俗弘新尚

  陈夏玉说,过去喜娘多在农村跑场,帮助不谙世事的新人完成接亲、拜堂、敬茶、滚床、添花等礼节,教会新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道理,主要角色还是渲染热闹气氛。作为福州喜娘的代表,“陈氏三姐妹”把大量金句热词转换成充满喜庆色彩、带有欢快节奏与明朗韵仄的颂词,不仅盘活了婚礼上的礼仪用语,也传递了现代社会的文明风尚。

  “现在年轻人办婚礼都喜欢新鲜,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仅学习流行用语,还要学习政策思想。时代在变,喝彩辞也要与时俱进。”婚礼现场,陈秀兰说的“结婚生子喜事添,鸾凤和鸣肩并肩,倡导婚礼文明办,量力而行莫比攀”“人人都要有涵养,善德崇礼婚从简,不要彩礼不大办,省钱去把事业干”等文明新风唱词,赢得宾客们的热烈掌声。

  她说,婚礼定金不断被炒高的消息近年在网上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也让许多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我们倡导喜娘多与主家沟通,争取前期介入,改变盲目攀比等不合时宜的婚俗。在婚礼中,我们的喝彩辞也注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弘扬正能量。”

  梦想:喜娘品牌天下传

  “福州文化有喜娘,喜娘文化大发扬。东西南北奔走忙,我想喜娘品牌天下传。”就算是儿子的婚礼,陈夏玉也三句不离“喜娘”。

  她告诉记者,201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闽侯县为“中国喜娘文化之乡”。同年,姐妹三人牵头成立福州喜娘协会和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致力于喜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年多来共培养了130多名喜娘,其中不乏80后、90后的大学生,学员中不少来自省外。有的喜娘还走出国门,为十邑同乡操办传统婚礼,交流和传播闽都文化。

  90后喜娘黄琳毕业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是琵琶。她是在婚礼演出过程中被喜娘文化感染的。“这是非常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福州人更能体会到喜娘传递的乡情乡音。”黄琳说,再过几个月自己也将迎来终身大事,她也打算按照传统婚礼办,亲身践行喜娘文化所倡导的“善德崇礼婚从简,不要彩礼不大办”的理念。

  在当天的婚礼活动中,江夏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的50名学生与70名喜娘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她们的唱诗记录了70年来婚礼的变化:“49—59青年哥没钱来娶亲,办亲那是儿桶镜箱丁”“59—69生活水平真简单,礼金达到百三三”“69—79生活水平还是差,办亲手表风扇缝纫机”“79—89生活水平大提升,缝纫机、自行车、电视当当新”……这堂喜娘文化课,让同学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肌理。

  婚礼之外,陈夏玉和姐妹们的日程满满当当——在福州十邑分享“喜娘习俗”非遗传承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登央视非遗展演舞台,表演《福州喜娘习俗(拜堂礼)》;赴马祖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筹划第四届喜娘文化大赛……她说,福州喜娘现在有3000多人,她相信这个队伍还会扩大。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