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非洲青年在中国:远渡重洋求真知 架友谊桥做交流使者

2019年06月15日 12: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湖南中医药大学加纳留学生晨星。 唐小晴 摄
湖南中医药大学加纳留学生晨星。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6月15日电 题:非洲青年在中国:远渡重洋求真知 架友谊之桥做交流使者

  记者 唐小晴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选择来中国留学。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称,2018年,有81562名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各地高等院校学习。

赞比亚青年佳诚喜欢中国历史。 唐小晴 摄
赞比亚青年佳诚喜欢中国历史。 唐小晴 摄

  截至去年8月,中部省份湖南高校招收非洲留学生有1100余名,占该省接收国际留学生的50%以上,专业涵盖农学、医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机械等领域。他们期待发挥在中国学到的专长建设自己的国家,在非中之间架起一座交流合作的友谊之桥。

  “取经”医学提高所在国医疗水平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一间实验室内,非洲辫齐腰的加纳青年晨星正在娴熟地给小鼠换垫料、麻醉、缝皮。

中南大学刚果(金)留学生珍妮和中国学生一起跳舞。受访者供图
中南大学刚果(金)留学生珍妮和中国学生一起跳舞。受访者供图

  “加纳在医疗设备和医术水平上亟待提高,毕业回国后我想利用在中国所学去各大医院轮流会诊,帮助加纳人民减轻病痛。”晨星曾亲眼见证了湖南援非医疗队的精湛医术,她相信来湖南能学到专业全面的医学技术。

珍妮(左)和马吉合影。 唐小晴 摄
珍妮(左)和马吉合影。 唐小晴 摄

  为学到更多知识,这位非洲姑娘每天都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一有时间就啃医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带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35岁的赞比亚青年佳诚也不远万里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研习临床医学。没来中国前,他通过电影、纪录片知道了美猴王、马王堆女尸,并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现在,他爱上了红薯和剁椒鱼头,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长沙夏天酷热的天气。“比非洲还热!不过,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能安抚我躁动的心。”

  毕业后,佳诚计划回到家乡的医院实习。“如果能做援非医生的助手,就可以成为中国医生和非洲病患的沟通桥梁,帮助中国医生了解两国间不同的医疗观念,消除其语言障碍。”佳诚说,中国和非洲是“全天候朋友”,两国和谐、友好、和平共处,他也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成为中国和赞比亚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使者。

莫桑比克22岁小伙马里欧。 唐小晴 摄
莫桑比克22岁小伙马里欧。 唐小晴 摄

  中国留学经历增加就业机会

  非洲面积第二大国刚果(金)矿产丰富,但缺乏开采技术。为成为一名矿山开采技术员,珍妮依靠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进入中南大学攻读采矿工程专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学完再回去教给更多的刚果(金)人,他们有了技术,就能提高经济收入。”初来中国,因语言不通、文化和饮食不同,珍妮很不习惯,但学校在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的慰问,让她倍感温暖。

  虽然明年7月才毕业,但经朋友介绍,珍妮已收到不少在刚果(金)投资的中国企业的面试通知。珍妮表示,有中国留学经历的非洲青年,回去后会有很多就业机会,刚毕业月薪就能高达1000美元至1500美元。“中国企业也需要深入了解刚果(金)文化,才能更好地与当地人合作,我愿意做沟通的桥梁。”珍妮说。

多哥共和国青年莫松客。受访者供图
多哥共和国青年莫松客。受访者供图

  乍得青年马吉也因中国留学经历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当地一石油公司曾以1100美元月薪聘其做中文翻译,但他拒绝了。“毕业后还是想从事建筑相关的职业,帮助自己国家发展。”这位自称“黑皮肤的中国人”正在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习土木建筑与规划设计。

  在同济大学学了一年汉语后,莫桑比克22岁小伙马里欧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学习机械相关知识。“莫桑比克的机械工程师很少,中国所学能让我找个好工作。”

  用技术传承中非友好“接力棒”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带到了喀麦隆,让楚柯目睹了中国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力量。2017年,在喀麦隆完成本科学业后,楚柯留学中国,在湖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等。

多哥共和国青年莫松客还是健身达人。受访者供图
多哥共和国青年莫松客还是健身达人。受访者供图

  “湖南和非洲在农业方面有很多合作,湖南农机、种业、耕种技术都在非洲建立了良好口碑。”楚柯想要把湖南在农作物品种改良、引水灌溉、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带回家乡。

马吉自称是“黑皮肤的中国人”。受访者供图
马吉自称是“黑皮肤的中国人”。受访者供图

  来华留学两年,楚柯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学会操作20多种农业设备,掌握了农业信息化管理方法,成为一名复合型现代化农业人才。“回国后不仅要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的农业生产中,做一名非洲新农民,还要促进非中农业人才交流。”楚柯说。

  多哥共和国青年莫松客在长沙理工大学修完本科学业,回国工作一年后,2018年又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多哥缺乏桥梁工程师,想要促进中国和多哥加强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多哥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提速。”莫松客说,中国的发展还吸引他弟弟来到重庆交通大学留学,也会带回“中国经验”。(完)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