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福建龙岩连城县:活态传承,非遗焕发新活力

2019年07月17日 14:18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连城非遗十三坊”内,黄林在表演连城拳。
“连城非遗十三坊”内,黄林在表演连城拳。

  连城:活态传承,非遗焕发新活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 文/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达24951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此外还有2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连城县非遗资源颇为丰厚。

  为了保护、传承、挖掘非遗文化,连城县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指导方针,通过不同形式,让丰富的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注重体验 让非遗“活”起来

  蓝天白云之下,冠豸山轮廓凸显,青葱屹立。不远处,矗立着一座挂着“非遗十三坊”红灯笼的建筑。

  “非遗十三坊”内,工人正在进行布置和完善,预计今年内完工,对外开放。届时,游览完冠豸山景区后,游客们可以到这里,享受连城非遗文化带来的视觉盛宴。

四堡中心小学学生在学习雕版课程。
四堡中心小学学生在学习雕版课程。

  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去年,连城县委、县政府主导建设“连城非遗十三坊”体验馆,集中展示成功申报的十三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让游客零距离接触和体验连城非遗文化,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走进“连城非遗十三坊”,在一楼展示区里,每个非遗项目都有自己的展示空间,既有实物展示,也有影像播放,四堡雕版印刷、连史纸、地瓜干制作技艺等区域还有专门的体验区供游人亲自体验制作。顺着楼梯走上二楼,一个开阔的多功能展示中心出现在眼前,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研学等活动均可以在这里开展。

  “不同于一般的陈列展览,‘非遗十三坊’不仅要宣传展示连城的非遗文化,更要让非遗动起来。通过近距离表演、体验互动等,让外界更加直观了解连城非遗,同时相关的文创产品也会在这里集中展示,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购买一条龙的非遗文化服务。”连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小狮说。

  进校进居 让非遗“传”起来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浓缩的文化精华。想要在时光的长河中奔流不止,就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非遗传承,从这里开始。”连城木偶艺术传习中心演员李庆梅在朋友圈里打下了这几个字,并配上她给小学生上课的照片,引得好友纷纷点赞。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连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0年起,李庆梅在连城县实验小学教授提线木偶课。“一开始只是教他们怎样提木偶,后来又教他们汉剧唱腔,完成从木偶进校园到木偶戏进校园的转变,几年学习下来,好多学生都能完整表演木偶剧目了。”李庆梅高兴地说。

  提线木偶进校园,在培养技艺的同时,也培养观众。“通过上课,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提线木偶,如何欣赏提线木偶戏。”李庆梅说,如今连城提线木偶技艺多由老一辈艺人掌握,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提线木偶进校园后,逐渐培养起孩子们对提线木偶的兴趣,对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在县城,各乡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也丰富多彩。在国家级非遗“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的所在地连城县四堡镇,四堡中心小学“雕版古镇”乡村少年宫开设了雕版印刷技艺班,聘请非遗传承人前来授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雕版印刷技艺,去年,四堡中心小学非遗校本教材《雕版印刷技艺》出版,系统地介绍了雕版印刷的历史和整个流程。

  “连城非遗散落在全县各个乡镇,每个乡镇结合自身的特色,在当地中小学开展非遗校本课程,既有针对性,又为学习非遗提供了便利,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非遗的兴趣。”连城县文化馆馆长江梅说。

  进校园,让非遗传承从小抓起。进村居,则是让非遗传播面更广。

  每到夜幕降临,连城县莲峰镇东街社区门前的露天小广场总是挤满了人,观众们都在等待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声的响起。演奏音乐的,是东街社区十番乐队,年过七旬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贞煜是乐队带头人。“坚持了十多年在社区演出,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十番音乐并参与进来。”李贞煜说。2017年,连城县客家十番音乐协会成立,并在庙前镇芷溪村、隔川乡、东街社区等地挂牌设立了客家十番音乐传习点,为十番音乐的传承、创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非遗进社区、乡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喜欢上非遗文化,同样是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扩充了基础。”江梅说。

  文旅结合 让非遗“动”起来

  每到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来到位于连城县姑田镇的百年纸号“美玉堂”连史纸造纸作坊,参观体验造纸技艺。近年来,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史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邓金坤,致力于传播连史纸的技艺和文化。从2016年起,该研学基地每年吸引北京、厦门、福州、深圳等地超1万人次前来研学,连史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得知。

  近年来,随着研学需求不断扩大,连城紧握非遗资源优势,将研学和非遗相结合,打造多个研学旅行基地。与此同时,作为年接待游客接近600万人次的旅游大县,将旅游资源和非遗有机融合,也是连城在非遗传播上的一大举措。

  冠豸山脚下,有一条通往冠豸山和石门湖景区的必经之路——观景路。观景路旁,竖立着颇具浓郁地方特色的精美雕塑,其中就有连城非遗项目的造型,如“游大龙”“走古事”等汉白玉浮雕,游客路过于此,都会驻足观看。“一进景区就能看见连城非遗的元素,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让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旅程。”来自上海的游客苏女士说道。

  景区内非遗内容也丰富多彩。每年春夏之际,培田古民居内都会举办春耕节,而连城非遗体验展示也是其中的重头戏。在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内,游客们拿起刷子和纸张,纷纷亲自体验雕版印刷带来的乐趣。

  每逢“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连城县都会组织十番音乐、连城拳、雕版印刷技艺、提线木偶戏、连城连史纸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到景区开展展演活动,让游客零距离观赏非遗。此外,非遗文创产品也“走进”景区:袖珍版的木制连城拳勾连枪、手工芷溪花灯、游客自己体验制作的四堡锡器……可看、可感、可买,非遗从连城被带到了五湖四海。

  “非遗进景区,不但给非遗提供了可移动的展示空间,也给旅游增加了文化因素,提升景区的观赏性和底蕴。”江梅表示。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