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举办 绣娘绣出幸福路

2019年09月11日 10: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青绣”绣出幸福路——绣娘们赶上了好时代

  蔡文斌

  这是最好的时代。听论坛、上展览、参加比赛……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朱二奴连日来参加了好几项“青绣”相关活动。

  今年53岁的朱二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她懂事起母亲就教她传统刺绣手艺。在青海,大到嫁衣,小到鞋垫,都是女性自己绣制。朱二奴没有想到的是,这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和技艺,如今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文旅品牌。 朱二奴加入了“青绣”行业协会,成为了省级传承人,成立了“青绣”公司,带领十几位邻里绣娘一起靠“青绣”手艺脱贫致富。8月30日,她身着土族盛装,应邀参加“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论坛”——“青绣”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纺联非遗办、中国民族博物馆等以及省内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和青海省近百名“青绣”传承人、绣娘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上,一位来自江南大学的教授在演讲过程中,请朱二奴向大家展示衣服上的图案和纹样。这些图案都是她亲手绣制,在大家的赞誉声中,朱二奴不禁感叹:“我们这些绣娘们赶上了好时代。”

  这一切,都要从青海着力打造“青绣”品牌说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介绍,“青绣”是青海藏绣、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民间传统刺绣的简称。“青绣”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针法繁多、色彩艳丽,应用广泛,从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兴起延续不断发展至今,已广泛普及于青海民间,在青海人民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参与人数众多、应用广泛、影响长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联系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

  目前,青海全省有刺绣类非遗项目12项、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刺绣企业(协会)50余家、从事刺绣人数近30万,占据全省人口的1/20,这为“青绣”品牌打造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初开展的调研发现,通过家庭式作坊、“刺绣公司+农户”“刺绣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艺人”等多种形式,“青绣”已成为青海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今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绣”品牌打造,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提升‘青绣’品牌”的决策部署。青海先后几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青绣”保护发展情况的汇报,并研究部署品牌打造工作,提出“八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建立一套名录、培养一批传承人、走出一条现代营销的路子、开拓一个市场、开展一系列宣传展示、制作一部宣传片。这意味着青海正在从省级层面发力,推动“青绣”在美好新时代实现技艺传承和推陈出新,成为体现青海大美山水、多彩人文、和谐生活、顶尖技艺的“四美图”。

  8月31至9月1日,青海在西宁新宁广场举办了全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朱二奴和来自全省各地的755名绣娘同台展技艺。在紧张的比赛中,朱二奴没有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但是看到广场上数百人同绣的场景,她难掩激动之情。“政府支持,还有这么多人为‘青绣’的发展忙活,我们有啥理由不把自己的手艺练好、传承好?”朱二奴说。而此时此刻,她身后数十米外的青海省图书馆里,“青绣”精品展正在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饶有兴致地欣赏她和她的“青绣”姐妹们的作品。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制作的“青绣”官方宣传片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转发,片中那些生活和刺绣场景,让绣娘们倍感亲切。朱二奴说,宣传片中的解说词写得像一篇散文诗,她最喜欢的是这段词:“青海,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600万名各族儿女。他们勤劳勇敢,热爱生活,孜孜不倦追求幸福。脚下的土地、手中的丝线、脸上的笑容、‘青绣’的梦想,在你的指尖、在我的心间。巧手捧上金饭碗,‘青绣’绣出幸福路。”

  “青绣”大赛、精品作品展览、制作宣传片,这些仅仅是青海打造“青绣”品牌的一部分举措,深入挖掘“青绣”文化内涵,梳理“青绣”发展脉络,通过《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研培计划”的实施,不断壮大传承人群队伍,提高技艺水平,促进“青绣”各类绣法的高质量发展……在青海,一项项工作已经安排部署,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