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侨结“亲”温暖空巢老侨眷
近日,北京朝阳望京街道阜荣街社区“侨之家”工作人员与“空巢”老侨眷朱贞陪聊结对。今后,工作人员会隔三差五地上门和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在精神抚慰方面提供陪聊服务。
老人除了精神需求,还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面临生病和死亡时,儿子很可能照顾不到。对此,阜荣街社区侨事务工作组充分担起了责任。
近年来,望京街道的老年归侨侨眷不断增多,这些老人在物质赡养方面问题不大,但因其子女多在国外忙于事业,无暇在精神上赡养老人。
年逾八旬的朱贞老人就是其中一个,老伴在年初去世后就独自一人生活。由于儿子一家定居美国,无法频繁往来,从老伴生病、住院到去世后的后事,社区和侨务工作组一直忙前跑后、照料始终。
“我欠的人情太多了。”每次社区“侨之家”的工作人员来家陪她聊天时,她总是反复说起这句话。朱贞老人的儿子,在美国从事某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一年只能回国一次,她在国内又举目无亲,且身体不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坐在轮椅上,由保姆照顾生活起居。
老伴去世后,大家担心朱贞一个人孤独悲伤,“侨之家”组织工作人员,与朱老太结成帮扶对子,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她家中进行精神抚慰及丧亲辅导。
她说,老伴患癌症突然病危,从送进医院到追悼会,都是“侨之家”料理,追悼会上,从美国赶回来的儿子所穿的正装都是社区帮忙借来的。
“现在,社区的人常来看我,过节还包饺子给送来,让人觉得很心暖。现在什么事都找社区,就一个电话。”朱老太说,自己行动不便,户口又在天津,很多异地就医的手续都是“侨之家”的工作人员帮忙办理的。 对于朱老太而言,阜荣街社区“侨之家”的工作人员对她的帮助远胜于她的家人!
像朱老太这样的例子在望京不少,侨务工作也离不开社区。阜荣街社区书记王小惠说,社区侨务工作是“我为侨,侨为我”的双向工作,社区关心、照料空巢华侨侨眷,送去了温暖,同时,华侨侨眷们展开的丰富文化生活,也为社区增光添彩。社区是华侨侨眷们永远的家。
据了解,“侨之家”组织的各种活动给老人带来许多乐趣,如剪纸、书法、合唱……78岁的夔复兴儿子在美国,她在几年前组织了“侨之韵”金秋模特队,队员年龄最小的60岁,平均年龄70岁。几年来,这支模特队早已走出社区,走向国际,在各种比赛中捧回大奖。(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