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农场

2014年04月29日 15:00  参与互动
字号:

  1、桂林华侨农场(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

  桂林华侨农场创建于1960年,前身为临桂县大圩农场。1960年3月至6月,安置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3批共1980人。1978年,安置越南难侨、 难民808人。1997年6月,自治区华侨管理局将农场移交桂林市政府管理,同年7月桂林市政府决定在农场区域范围内建立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并赋予其相当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行政管理权,保留桂林华侨农场的牌子。2003年11月,桂林市政府将桂林华侨农场整体移交给桂林七星区人民政府管理。2012年5月桂林市编制委员会下文批复: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设立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工作委员会,隶属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

  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位于桂林市东南郊,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6公里,离桂林市区11公里,桂梧高速公路、桂磨公路和桂竹旅游专线公路贯穿农场,正处于漓江风景带上。经济区东面是灵川县大圩古镇,北为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西面是桂林市雁山区,南边是风景秀丽的漓江山水,周围风景秀丽、生态环境独特,游览漓江的起点码头竹江外宾码头和磨盘山内宾码头都坐落在经济区内。辖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总人口4153人,其中归侨670人,侨眷498人。农场现有在职职工271人,离退休人员553人。农场可利用土地总面积11195亩,其中国有土地7275亩。桂林华侨农场有5个下属企业:桂林竹江花木公司、华侨农业服务公司、华侨综合服务公司、绿玉居酒店、华侨大理石场。下辖竹江、马家坊2个村委,1所中学、2所小学、1所医院和3个外资企业。

  2、百色华侨农场(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

  百色华侨农场创建1960年10月,主要是安置来自印尼、越南的归侨侨眷和澄碧湖水库移民,1960年至 1966年全场共安置印尼归侨2600人。1997年9月下放地区管理。1999年1月18日,百色地区行署批准将农场改制为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1999年6月,经广西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现隶属百色市政府管理。

  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地处右江河谷南百公路边,东从田阳县头塘起,西至百色市五塘,辖区面积为9.8平方公里,总人口2765人,其中归侨632人,侨眷944人。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农业以种植芒果、荔枝、龙眼、香蕉、甘蔗、菠萝蜜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第三产业有汽车运输及修理、房地产、水电、商贸、饮食等服务业。生产的“右江牌”淀粉、优质芒果原浆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3、天西华侨农场(天西华侨管理区)

  成立于1978年5月,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国营天西农场。1978年至1985年,该场先后安置越南难侨、难民2253人。XXXX年,与海渊华侨农场合并成立天西华侨管理区,隶属宁明县政府管理。

  天西华侨农场地处花山壁画故乡―宁明县,场部设在宁明县西北部,距天西火车站3公里,距宁明、崇左县城各20公里,距南国名关―友谊关60公里,湘桂铁路、崇左至宁明省道经场部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全场设3个农业分场、3家工厂(两家年产4000吨木薯淀粉厂,一家食品综合加工厂),辖区面积为29.72平方公里,总人口2410人,其中归侨1320人,侨眷1090人。农场根据自身条件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宁明县郊融休闲度假、科普示范、劳动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城镇,突出植物观赏、华侨建筑、无公害种养殖三大特色,并设立高新科技工业园,引进绿色环保产业,推动农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4、凤凰华侨农场(凤凰华侨管理区)

  凤凰华侨农场始建于1958年3月,称国营凤凰农场,属劳改局管理。1970年3月改为职工农场,由广西农垦局管理。1978年,该场先后安置了三批越南归难侨共342户1412人,次年3月,正式命名为广西国营凤凰华侨农场,由广西华侨企业管理局管理。1998年4月,华侨企业领导体制改革交由柳州地区行署管理。2000年12月,柳州地区行署将该场交由来宾县人民政府管理。来宾市成立后,于2004年4月26日设立来宾华侨投资区,农场划归投资区管理。2013年11月25日,自治区政府批准以凤凰华侨农场和凤凰工业园区的管理区域范围新设立凤凰华侨管理区,隶属来宾市政府管理。

  凤凰华侨农场位于来宾县和柳江县交界处,东西最大横距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0.7℃,年降雨量1370mm,适合发展亚热带各种农作物及水果生产。辖区面积为31.15平方公里,总人口3547人,其中归侨1219人,侨眷1303人。

  凤凰华侨农场在农业方面以种植柑桔、茶叶和无公害蔬菜为主,并逐步减少甘蔗种植面积进行农业产业调整。在工业方面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拟引进硅土矿开采项目,开展茶场技改项目,提升茶叶品质。推行“公司+农户+合同”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

  5、武鸣华侨农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武鸣华侨农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北郊,距离南宁市区30多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始建于1960年2月,曾先后安置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难侨1.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现有人口6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6816人,归侨2907人,侨眷3953人。

  1990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南宁华侨投资区。2004年3月,为打造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增挂“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牌子。2005年12月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审核的要求更名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2010年1月被列为广西自治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2013年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并定名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开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别在工业方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入园企业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上市企业5家、投产工业企业100多家、外资企业33家。食品加工、轻纺制鞋、机械电子、生物制药等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已达30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11年,为破解“传统工业集中区”发展瓶颈,顺应现代开发区发展趋势,开区提出了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一座以工业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卫星新城的目标,以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开发区,启动实施“ 打造南宁市工业卫星城市”、“紧抓企服、引金入区”、“造城运动”、“再造乡村运动”,推动开发区由“区”向“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6、浪湾华侨农场(隆安华侨管理区)

  隆安县浪湾华侨农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西北面,距离南宁市中心约60公里,农场区域总面积30.29平方公里,总人口6560人,其中归侨2049人,侨眷1807人。农场始建于1956年6月,当时称为国营浪湾农场,属自治区农垦局管理。1978年4月接收安置越南归国华侨后,改称为国营浪湾华侨农场,由自治区侨办管理。随着华侨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98年2月农场下放原南宁地区行署管理,同年10月至2001年1月原南宁地区行署将农场交给隆安县人民政府托管,2001年2月正式交由隆安县人民政府管理。

  浪湾华侨农场自1998年开始下放隆安县管理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个融入”要求,在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围绕 “开放立县、农业稳县、科技兴县、项目旺县、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坚持深化改革与大力扶持并重,不断探索浪湾华侨农场的体制改革模式,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进农场两化建设,加快调整优化农场产业结构”为主线,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来推动华侨农场经济的发展,成功实现在浪湾农场设立隆安华侨管理区,采取“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较好地统筹做好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2007年12月,浪湾华侨农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隆安华侨管理区,享受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待遇。现为广西A类工业园区、南宁(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能源核心区和自治区统战部部署的“同心・百亿工业园区”。

  7、桃城华侨农场(大新华侨管理区)

【编辑:罗渊】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