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多民族新移民热衷学华乐:音乐是无界限语言

2014年05月20日 10:4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参加“全民共乐”的部分新移民和外籍人士:文帖泰(前排左起)、杜嘉娜、詹璧镇(后排左起)、诺卡米拉、林慧丽和高桥佳子。(新加坡《联合早报》)
    参加“全民共乐”的部分新移民和外籍人士:文帖泰(前排左起)、杜嘉娜、詹璧镇(后排左起)、诺卡米拉、林慧丽和高桥佳子。(新加坡《联合早报》)
    4月26日,3820名华乐演奏者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指挥下,进行“全民共乐2014”音乐会的第一次大彩排。(新加坡《联合早报》档案照片)

  中国侨网5月2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日本、泰国、印尼、缅甸、印度、菲律宾,却拥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华乐。因为学习华乐,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新朋友,华乐也成了他们融入本地生活的最佳桥梁。记者采访6名将在本地历来最大型华乐演出“全民共乐2014”登场的新移民和旅居本地的外籍人士,听他们倾诉心声。

  音乐是一种无界限的语言

  6月28日,新加坡华乐团举办的“全民共乐2014:我的家园――新加坡!”音乐会将在新落成的新加坡国家体育场,召集超过5000名乐手和歌手同台演出,其中有不少新移民和旅居本地的外籍人士的身影。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音乐家,但同样热爱音乐。对他们而言,音乐是最能让他们与本地人沟通融汇的语言。学习华乐,参与华乐活动,拉近了他们与本地人的距离,也让他们了解华族文化,积极学习华语。

  高桥佳子(55岁,家庭主妇,演奏二胡):在新加坡与二胡喜相逢

  这已经是高桥佳子第三次到新加坡生活了。第一次她待了12年,第二次5年,这一次已经6个月。她的丈夫因工作的关系几次被派驻新加坡,她都会一起过来,为丈夫打点生活。这也让她与二胡结下情缘。

  来自日本横滨的她,曾在中学时期听过胡琴演出,她非常喜欢胡琴的乐音还有胡琴泛发的情感,“就像女子在说话一样。”后来她看了一场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会,对华乐与二胡的喜好更加强烈,但一直没有去学,直到4年前,她才正式在本地的Eason Music School学习二胡,师从陈彦聪。

  正好学院里有其他几位日本学员学习二胡,她们都是在本地相夫教子的日本家庭主妇,在老师陈彦聪的倡议下,她们于2009年12月成立了“南响乐团”(Tropical Harmony Ensemble),成为本地少有的二胡团体。

  这些年来,团员来来往往,有人归国了,也有新的成员加入,但她们对二胡的兴趣不减。高桥佳子说,回国的乐团成员也在东京成立了乐团,前年她随丈夫回到东京,那一年里她便与前团员们再聚首,继续她们的爱好。

  她笑称自己没有音乐底子拉得不好,一开始丈夫都被吵得睡不着,现在琴艺总算有点进步,丈夫能安稳睡觉了。学习华乐的同时,高桥佳子说,老师的选曲总会融入马来、印度音乐,让来自日本的团员有机会接触更多元的新加坡文化,非常有趣。“这里没有地震、飓风,人们也很友善,我非常喜欢这里”。

  詹璧镇(Udom Kiattivikrai,40岁,驻餐厅演奏家,演奏笛子):加入乐团开始有新朋友

  他从皮夹子的证件之间找出一张折了几重的纸,摊开来,上面写着“詹璧镇”三个字。来自泰国的詹璧镇祖籍潮州,已经不知在曼谷生活了几代,他的父亲还懂得华文,给他取了华语名字,写在纸上让他收藏。虽然他能说一点潮州话,但他不懂如何读写华语名字。不过他很珍惜。他说,现在泰国已经很少人有华语名字了。

  詹璧镇3年半前被雇主委派到新加坡一家位于登布西路(Dempsey Raod)的泰国餐馆担任驻餐厅的萨克斯与长笛演奏家,每天要吹足4个多小时。对吹管乐器都很在行的他,也会吹奏泰国传统笛子,但在他前来新加坡之前他在曼谷见识到一场华乐演出,对华乐印象深刻。来到新加坡后,一位朋友邀请他观看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会,再次燃起他的兴趣,最终他选择与自己专业最接近的中国笛,很快便上手,并加入潮安会馆华乐团,每周定时练习至今。

  刚来新加坡时詹璧镇的圈子很小,直到加入乐团,他才开始有了新朋友。上个月他参与“全民共乐”的第一次彩排,当天来了3800多名乐手。这是他第一次与这么多人一起合奏,令他既兴奋又感动。“每个人都用心演奏,来自不同文化、年龄、地方,几千颗心因为音乐而交织在一起了。”

  他说,自己是潮州人,生活在东南亚大城市之一的曼谷,到新加坡工作生活感觉到文化氛围很相近,即便是传统音乐风格都很相近,“都是do、re、mi、sol、la、do的五声音阶调式。”

  林慧丽(Rebecca Patricia Halim,13岁,小六,演奏扬琴):喜欢和朋友同台演出

  腼腆的林慧丽是印尼华裔,在雅加达出生长大,5年前随家人来新加坡,虽然口语沟通没有问题,但她仍在课业中努力学习华文。

  小学时,因为她是华族而选读华文母语课程,但从来都没接触过华文的她学得有点吃力,“我还在努力跟上进度。”林慧丽在二年级时选择了华乐团为课外活动,老师分配她弹奏扬琴,她的父亲很鼓励,甚至送她到校外学习古筝,现在她已能掌握这两种乐器了。

  其实她的父亲对华乐一窍不通,只是希望她能通过学习华乐学习更多华族文化。刚开始学习扬琴时林慧丽有点抗拒,她说当时的扬琴指导老师很严苛,她曾一度想放弃,但久而久之,她在扬琴中找到乐趣,也很享受能和好友们同台演出。

  就读伊莱雅园小学(Elias Park Primary School)的她,随乐团参与刚结束的新加坡青年节(Singapore Youth Festival)获得优异奖。林慧丽在家中买了古筝和扬琴,每当印尼亲友来访她都会演奏给他们听,在家里开迷你音乐会。

  文帖泰(译音,Win Htet Tyae,16岁,中三,演奏低音提琴):在华乐团学习华语

  10岁左右从缅甸仰光来到新加坡,语言不通,文帖泰只有通过比手画脚才勉强交到朋友。目前就读巴西立中学的他,在校内华乐团中担任低音提琴手。他说,他对华乐的兴趣源自小二时学校为外国学生设的文化班,那时候他曾接触中国鼓,觉得很有趣,到了中学选择课外活动时,他加入华乐团要求学习打击乐器,但打击乐器太热门了,他被安排学习低音提琴。这是个很难学的乐器,刚开始他无法适应,甚至逃课缺席团练,但在学长和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他终于回归团体。

  文帖泰也在华乐团内学习华语,现在已经能够与指导老师以华语交谈了。他说,虽然父母未来将回缅甸老家生活,但他们希望他长大工作能够独立后,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毕竟我在这里长大,朋友都在这里,我相信我会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

  杜嘉娜(Dugana Rachana,13岁,中二,演奏低音提琴):将邀父母听她演奏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杜嘉娜喜欢新加坡的安全、友善和温暖。杜嘉娜5年前和父母来到新加坡,非常适应本地的环境。就读绿苑中学(Greendale Secondary School)的她有一群爱好华乐的朋友。中学时,朋友把她一起招揽到华乐团去,刚好乐团里大多是女生,而她属于个子较高的一位,老师就安排她弹奏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的体积和高度几乎是她的两倍,但这并不减低她对这个乐器的喜好,以及和朋友一起玩音乐的快乐。现在,她正吵着父亲给她买一台低音提琴,“或许低音提琴太大了,那么大提琴或者吉他也都可以。”今年乐团将举办学习成果音乐会,杜嘉娜将邀请她的父母亲来欣赏她所热爱的音乐。这将是她父母第一次听华乐,杜嘉娜非常期待。

  诺卡米拉(Nur Kamilah,13岁,中一,演奏中阮):学了5个月 已深深迷上中阮

  今年初才刚开始学习中阮的诺卡米拉,也将参与来临6月底的全民共乐活动。因害羞而显得拘谨的她来自菲律宾布拉干省,在家中排行老七,自一年级起就在新加坡生活。

  诺卡米拉就读林景中学(Woodgrove Secondary School)。她说,学华乐最大的乐趣是让她能够认识许多新朋友。虽然只接触了中阮五个多月,但她已经为这个弹拨乐器深深着迷了。(陈宇昕)

【编辑:刘郁菁】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