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华人小区老龄化态势显 卡式录音机仍流行

中国侨网6月12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日前,马里兰州洛城一家华人超市堆放了一批家庭伦理、养生健康的免费资料。其中,主要是纸张图书。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还有录音磁带。这种老式的音像制品已经从柜台上消失多年了。
对此,一位人士说,这些读物是专门提供给老人的。华盛顿华人小区的老龄化已经有所表现。
提供这些读物的社团显然是针对持有卡式录音机的用户而制作的。他们知道只有中老年人的家庭才拥有这类电器。有一次,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需要购买一台磁带、光盘两用播放器。她在网上查了许久,终于找到了货源。问她为什么要买这种过时的东西,她回答说家里有好多磁带和录像带,许多都还没有看过、听过。现在想逐一欣赏。所以,要买一台磁带式播放器”。
一位筹办了多年社团春节联欢的人士说,他明显地感到,来宾中的老人在增加。而且,多年来活跃于侨社的一些人现在不出来了。原因就是他们退休了,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地点。
某次,一侨团要举办一场会议。希望听众能多一些。结果消息传出,有不少老人到场,聆听专家学者的演讲。看到这么多的老人,有人感慨地说,他们占有华人小区明显的比例。没想到,老人的数目发展得这么快。
一些老人还在使用卡式录音机。他们对这款电器有感情。华府一个戏剧社团在排练的时候,仍然在使用磁带式录音机。他们说,用习惯了。虽然看起来落后了,但是,很实用。
华人小区老龄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些社团的会议和餐会规模明显缩小。一位老侨说,他过去参加某个著名社团的春节餐会,整个餐厅都包下来了。可是,现在却减少了一半。只要半个餐厅的场地就够了。原因就是一些人老了,无法来了。还有一位老人说,他在许多小区活动的场合,总是看见老人的人数超过现场人数的一半。老人们在一起很开心。对于社团能够提供这样的场所感到满意。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老人明确地说,他们每周都盼望着中文学校的上课日。因为这一天老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读书、看报、聊天、解闷。他们非常感谢子女们办了一所中文学校,让这些老人周末有个地方可去。
这位老人呼吁:全小区都要支持中文学校。因为这是一举数得的事情。老人们离不开中文学校。
马州蒙郡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都背着背包,步行到几家华人超市转一转,然后买一分报纸,坐着公交车回家了。有人指出,这样的老人人数是在增加的。有的老人还开车到华人超市来,每天一转。其实他们也不买什么。甚至有的老人盯着当日的报纸长时间阅读。他们也不好意思翻阅,只能看头版的内容。(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