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动态
旅英华侨华人热评北京奥运:“吹尽狂沙始到金”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8月18日 09:41 来源:中国侨网

    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绚烂烟花映夜空。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当地时间8月8日下午,英国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架起大屏幕,现场直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图为广场上站满了驻足观看的市民和游客。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侨网消息: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如果没有千淘万漉的辛苦,没有之前的狂沙扑面,人们未必会见到真金的可贵。如果没有在百年岁月中的寂寞等待,没有在申办奥运之路上的荆棘丛生,人们对于北京奥运盛事的爱也未必能够如此深沉。

  无论此前有多少波折与考验,西方社会有多少苛责与打压,在这一刻,中国用真诚和实力告诉世人,真金从来不怕火炼。

  记者近日对多位居英华人和英国友人进行了采访。他们谈起对北京奥运开幕式及开幕以来所见所闻的感受,提到最多的词是“震撼”、“自豪”与“感动”,谈得最多的是开幕式上体现出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张力。开幕式的气势很恢宏,声光电及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也很充分,是华丽的开场,人们仿佛看到张艺谋之前拍过的“大片”的影子,但这部“大片”,并非仅仅是在感官和视觉上给人暂时的冲击,它显然比这走得更远,触及到的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情感。

  许多受访者表示,让人最为感动和印象最深的,是那首由可爱的“邻家小妹”演唱的《歌唱祖国》、二十九个一步步走向“鸟巢”的大脚印和最后李宁“彩云追月”的点火仪式。

  一个平凡的小女孩站在举世瞩目的舞台上歌唱祖国,竟让海内外男女老少看到泪流。为何?只因百年的等待太久,国人的情感太深,中华的文化太厚重,到了这里,却突然收敛,只用一个稚嫩的童音来演绎,是用一种“轻”来蓄势。蓄势而不发,只等待最后那个升华的时刻,反而具有了更强的情感张力和震撼效果。而李宁点燃圣火仪式的背景和二十九个大脚印,同样都唤起了人们对于“一步步”艰辛历程的集体记忆,在李宁的身后是无数个火炬传递者的身影,人们知道这一步步的不易,知道在这奥运之路上我们付出过什么,又承受过什么。人们同样也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狂沙飞舞,有多少雨雪风霜,又有多少自然和人为的挑战,于是当圣火最终抵达、最终点燃的时候,人们格外地感动与欣喜。

  让我们来听听居英华人和英国友人对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近几日比赛情况的评价,你会更真实地体会到这份感动。

  Best Ever

  接受记者采访的英国友人和居英华人毫不犹豫地把“最好”的评价给予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

  曾经代表英国参加过6次奥运会,并夺得1984洛杉矶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标枪金牌的Tessa Sanderson向记者表示,她是在位于伦敦的中国驻英大使馆观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在评价北京奥运开幕式时,她说:“毫无疑问它是迄今为止最好(Best ever)的奥运开幕式,非常具有创新趣味,各个参与者在诠释他们各自角色的时候,采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我甚至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参加奥运会比赛。北京,做得好!它(开幕式)非常棒!”

  目前身在巴黎的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博士8月12日发来传真,谈到了他对北京奥运的感受:“我在巴黎看到了这里的新闻赞扬北京奥运举办的成功,相信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会赞扬北京奥运的成功。我们展示给世界,你们可以做的我们都能做,而且比你们做得更好。中华儿女的凝聚力、爆发力、智慧、能力、爱心,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已经展示,无疑在主办奥运后更得到了升华。中国能克服任何困难、任何阻力,我们有十三亿吃苦耐劳、诚信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成功一定在我们......相信二十九届奥运,我们中华儿女能在最后取得全盘胜利,我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英国东萨克斯郡议员成世雄先生表示:“自从可以由电视欣赏到奥运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庞大、壮观的开幕仪式。无论在人力物力、场面的设计和安排还是其他的一切,都配合得美仑美奂,宣扬中国文化的节目形式使整个开幕礼非常多姿多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完全可以举办国际级水平的大型活动。这个具历史性的开幕仪式,使我们真实地、深深地感受到无限喜悦和光荣,中国加油。”

  英国中医注册学会会长、伦敦中医学院院长梅万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百年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看了我们的开幕式感觉中国在向世界招手,中国人民向全球招手。表示着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与你们手拉手进入同一个梦,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看完开幕式心中无限自豪,不禁地大声一叫——真完美!短短两小时中华民族的历代精华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浩然之气,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对话,把国人想说的都说了,真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从此开始,中国宣布了我们已经继承了传统,从此走出传统。我们的传统现在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做出应有的贡献!经济发展让中国富强起来,文化复兴可让中国人的价值观推动世界文明,迈进新的境界!在海外,饮食文化、中医中药象征着中国文明的海外先锋,是传统中华思维的生动表现。在全球化的21世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应该给人类带来一个和谐、进步的未来。明天会更好!奥林匹克把我感染了,也感染了全球。相信这次奥运会把全球华人团结起来与全球人类共创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令我无限地感动。中国人民干得好!”

  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主席贝学贤先生8月8日也是在中国驻英大使馆观看的开幕式,而该会的其他成员则分别在英国几个地方邀请了当地的议员、政要共同观看奥运比赛。“我们协会布莱顿分会的会长当天召集了30多位布莱顿的市长、议员一起观看开幕式,效果非常好,后来我收到布莱顿市长写给我们的信,称赞奥运开幕式太了不起了。我还收到另外一个英国城市市长的电话,他说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绚丽的开幕式,还因此产生了想去中国的强烈愿望,他想去看看能够推出这么美丽的开幕式、拥有如此多彩文明的国度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总体来看反响非常好。而纽哈文市市长罗伯特森则说,这个仪式太令人震撼了,他问我,中国人怎么能找到这么多的义工来为奥运服务,太不可思议了。”

  “这两天,我看英国一家媒体的专栏作家,酸酸地说中国的志愿者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中国政府动用了行政手段。我想对他说,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志愿者,其实不需要依靠任何的行政手段,我们每个人都以为奥运服务为荣,如果我在中国,我也会去做一名志愿者。西方人不可能想象到那一种强烈的渴望和期盼,那种经过了百年等待后的热切。我们的这一份情感,同样也不是对中国‘吹毛求疵’的西方媒体和那些没有去过中国的人能够理解的。如何让中西跨越隔膜和鸿沟,我想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贝学贤先生说,“我们协会曾经给许多英国学校送去中文书,很多孩子对中国有所了解后想去中国看看,我也曾经给一些英国朋友送去翻译成英文的中华典籍,包括《道德经》、《论语》等等,想不到,他们竟然看得很认真,这次看完英国BBC对奥运开幕式的直播,他们对我说,觉得BBC的解说不够专业,相对中国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这些解说太浅。”

  他用“千祥百瑞聚奥运,万紫千红耀中华”两句诗来形容了自己对奥运开幕式及开幕以来情况的观感。

  “这两句诗是我在看开幕式当天写下的,当天我彻夜难眠,将自己的MSN的签名档改成了这两句诗,并且将它发给我所有的中国朋友,祝大家奥运行好运。正如傅莹大使讲的那个故事,这是一个历史的巧合,一百年前,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有一个中国人问过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去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拿到奥运金牌,又有什么时候能够自己主办奥运会。这个百年前难以想象的事情,今天终于实现了。整整100年,真的是百年圆一梦啊,对中国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一刻,感觉有如新生。所以当开幕式上升国旗的时候,我最先站起来,而且忍不住流下泪来。我来英国已经快10年了,一共哭过三次,其中两次是因为奥运”,贝学贤先生说,“张艺谋把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貌在很短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重呈现出来,这个仪式本身就展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不容易。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在这个时刻开始真正站起来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当天的焰火和二十九个巨大的脚印走向鸟巢,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每一步都见证了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的艰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那一份团结和坚韧。”

  英国Middlesex大学中国学联主席戴金波说:“当小女孩唱起《歌唱祖国》的时候,我真的是特别特别地感动。可能在国内的人,周围都是媒体的正面报道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身在国外,感受特别不同,因为有比较,之前西方媒体总是负面报道中国,对于奥运也很多批评,英国人喜欢说中国怎样怎样,每次听到,我心理都特别不服气,感觉很难受,所以这次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我们中国的伟大文化和中国人团结的力量,也看到了中国的实力,我感觉特别自豪。除了小女孩唱歌这一段,最后的点火仪式,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其实北京奥运开幕式也好,最后整体的成功也好,我想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们很有诚意地作了充分的准备,也有这个能力,但真正观看的时候,我觉得比我意料中的还要好。”

  本报专栏作者梦笔先生,来英从事中医已经有10年了,他当天是在市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的直播,之后又专门从朋友那里录下开幕式重新观看。

  “我觉得总体来讲,非常非常成功,到我这里来看病的英国人,都反映觉得非常好。我想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最好的机会,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到,中国了不起,这是钱都买不到的。我觉得历史上还没有国家将奥运开幕式展现得如此漂亮的。因为中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优势,在这一点上很少有国家能胜过中国。当时我很激动,开幕之前已经在企盼,毕竟是一个世纪的等待。有的时候,还感动到流泪,比如国歌奏响和小女孩唱《歌唱祖国》的时候。我觉得之前奥运的开幕式都不如中国的开幕式。”

  来自中国香港、英国华人社区工作者冯兆雄先生如是说:“当天,计有15,000名表演者,包括2008名鼓手,以三小时动感演出征服全世界,澎湃激情地展现5000年中国文化的精髓——‘礼以教中、乐以教和’,可谓博大精深、精彩绝伦!确实蔚为奇观,让人叹为观止!气势磅礴的文艺汇演,庄严瞩目的健儿进场,正式揭开京奥的序幕!”

  不是“大片”那么简单

  梦笔先生表示:“开幕式最成功的,我觉得首先还是文化,当然很多人说用了很多科技的手段,声光电很厉害,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哪个国家都会用,但中国的文化却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我觉得这也体现出一种‘文化回归’的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人们富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重新回归到文化。尽管现在大家都说国内人们忙着赚钱,很浮躁,但通过这个开幕式,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沉潜下来做事的,特别是艺术主创方面,不是浮躁的人能够做出来的。我想海外的华人更能体会到什么是‘爱国’,可能大家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但是对于那片土地的爱却都是一样的深挚,我想只要是中国人,都会为自己国家的文化而自豪。”

  单声博士也谈到了奥运开幕式展现的文化底蕴:“很兴奋也很高兴地看了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记得去年在北京时,就有一位记者问我奥运的开幕式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才最理想?当时,我考虑后就觉得北京奥运肯定有全世界一半以上人民在收看,这应该是弘扬中华文化五千年和谐文化最理想的舞台。因此,我答复这位记者,应该从弘扬中华文化这方面去展示给世界。看到开幕式中展示的是印刷、丝绸、瓷器、书法、航运、秦俑、烟火,都是中国发明,对世界贡献之巨不容否定,而其中郑和下西洋更是入木三分,因为郑和率领万人到澳洲到好望角,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早了二百年。而且,哥伦布航海用的地图还是借用郑和下西洋的地图。郑和在非洲到澳洲与当地土人交换礼物,还教他们种水稻种茶,将丝绸、瓷器等带去了大洋洲、南美洲。和谐访问、和谐外交,中华五千年和谐文化,发扬到极致。相反地,与欧洲军舰到了各地,插旗占地,发明了所谓“殖民地”不可同日而语。”

  实力,但不仅仅是实力

  梦笔先生表示,在当天开幕式上,最可贵的,不仅是看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也看到了现代中国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除了经济上的成就,同样也有对人的尊重。“我想之前对中国有各种看法的人,需要对新的中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中国现在好像一只大鹏,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荫凉和福祉。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四川汶川地震和美国新奥尔良水灾,就能看到不同政府对人民的态度。后来中国运动员进场的时候,姚明的旁边有一个四川地震中幸存的小孩子,媒体给了他很多的镜头,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英雄,但他却的确是中国对于人权尊重的见证。所以我觉得这次开幕式很成功,除了展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是世人早已认可的事实,同样也展示出了其他的新变化。”

  贝学贤先生表示:“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有英国朋友对我说,她觉得中国让世人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成就和实力,还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爱心。我觉得2008年,我们太不容易了,从奥运火炬传递的波折,到四川大地震等,所以能够听到英国朋友这么说,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作为中国人,在海外能听到别人如此中肯地评价,非常欣慰,身在国内的人可能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不知道这有多难得。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我们的硬实力,而文化是我们的软实力,我想通过开幕式展现给世人的那一份团结和爱心才是最可贵的,其他经济和科技上的成就,西方国家也可能拥有,但是13亿人的凝聚力,56个民族的团结,则相当不易得。”

  据贝学贤先生介绍,负责筹备伦敦2012奥运的英国官员对于中国的速度和行动力非常赞赏,同时也很羡慕:“他们认为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就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奥运场馆,速度不可思议,还开玩笑说如果一年半之后,伦敦的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搞好,要去找中国的朋友帮忙。他们认为中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学习,2012年伦敦奥运的反恐问题肯定是个重点,想想要把80个各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还要保证不出岔子,简直太难了,而中国北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详,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很值得伦敦学习。当然每一个人可能对中国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西藏问题、人权问题上,但我想一切都建立在不了解的情况上,很多人批评中国,但却根本没去过中国,我会建议他们去中国实地看一看。”

  他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中英合作交流的全新起点,中英在环保、能源、人力、建筑、纪念品设计、运动服装等等方面有很多机会可以合作。

  据悉,英国华夏文化协会正在与伦敦奥组委接触,探讨“后北京奥运”时期的经济合作问题,伦敦奥运会可以借力和借鉴北京奥运会,同时对于英中企业来说也蕴含丰富的商机。对此,本报将密切关注,以便及时地将最新的商机报道给广大的华侨华人。(张雪)


编辑:王海波】

   · 旅英华侨华人热盼奥运圣火 向英火炬手发致敬信
   · 驻英使馆举办奥运开幕招待会 旅英华人赋诗庆贺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