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18小时赚来6角钱
2009年1月26日,日本“联合北九州”工会接到一名华侨的投诉电话。来电称,自己一名在九州大分县某缝纫工厂上班的亲戚遭到公司虐待性强制加班以及拖欠薪水等无理对待,要求工会立刻介入处理。次日,工会即展开救援。
在“北九州事件”中,有6名中国研修生在大分县的这家制衣工厂工作。打电话向亲戚求救的是其中一名化名为T的女工。而她打给亲戚求助电话的过程,也冒着极大的风险。在之前一次与维权机构交涉的电话被察觉后,公司方面立刻拆除了女工们可以使用的全部电话,并对其中一人进行威逼恫吓。T只能找机会冒险从公司出逃,使用公用电话求救。
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间,怀揣着打工赚钱的梦想,这6人在支付了4.8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后,先后赴日。刚进公司,护照、存折、印章就被收走,为的是防止她们任意离开。当时,她们得到的承诺是:第一年作为研修生,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津贴6万日元,根据日本法律不得加班;第二年“升”为实习生,每个月工资为7.5万日元,加班费另算。
然而,第一年,研修生实际的作息表是:早上8点钟上班,深夜3点钟下班。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月加班高达270个小时。这种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换来的仅仅是,每小时8日元的加班费,即人民币6角。
即使是这6角钱,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家制衣公司针对中国研修生采用了日本禁止的计件制工资制度,缝制一件西服可得30至70日元(约合人民币2.5元至5.5元),只有缝满一袋衣服才能获得这8日元所谓的“加班费”。而日本各县《最低工资法》所规定的最低工资线大多在每小时600日元左右,与研修生实际所得相差竟达数十倍。
即便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研修生也未能拿到全额的工资。公司逼迫她们每个月交纳日本法律禁止向研修生收取的2万日元宿舍费和水电费,以及3万日元用途不明的“管理费”。实际上研修生每月实际收入大约3万日元。而这笔钱,也往往被公司强制“储蓄”,无法直接提取使用。
“日本的消费水平很高。3万日元,大概也就相当于中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
身心俱劳,35岁两鬓斑白
为节省开支,“北九州事件”中的这家公司采取了非常手段:无论女工们的工作场所还是她们的住所都不给供暖。女工们每天都要在寒冷、疲惫、饥饿、头痛中完成超额的工作。
6名中国研修生都来自中国北方,习惯吃面食,原本自己蒸馒头吃,但日本公司的老板娘认为吃面食比吃米饭要慢,影响工作,干脆规定“为了10分钟内吃完,馒头一类的东西一律禁止!”她们工作时的休息时间也被框定在午饭的15分钟和晚饭的30分钟内。
女工们回忆,晚上6点钟是最忙的时候,女工们工作到这时已经很饿,却不允许吃饭。“想吃饭,肚子饿,没有力气……”说起在工厂的工作,女工们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些。
与此同时,她们还不得不忍受公司老板的叫骂。“混蛋!”“中国人混蛋!”“好好干活!”不绝于耳。由于连续的艰苦劳作,加上不断的精神折磨,35岁不到,多名女工的两鬓竟已生出斑斑白发。
事实上,2009年以来,日本岐阜、琦玉、神户、熊本等地均发生了中国研修生不堪重负与资方对簿公堂的事件。日本福井、福岛地方部门曾经统计,2008年两县90%使用研修生的公司都有超量加班的违法现象。
研修生制度需作重大改革
在工会的努力下,1月27日,“北九州事件”中的6名中国女工已得到强制性保护。2月2日,公司方面终于表示,将退还已经缴纳的宿舍费和水电费,同时把强制的存款汇入中国研修生的个人账户。而在驻日使领馆介入后,负责这些研修生在日本工作的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已被迫飞赴日本说明和处理这一问题。大分县中国研修生事件基本得到妥善解决。
尽管受到日方公司的虐待,但6名女工并未对日本表示失望与不满。相反,她们对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的北九州联合工会感激涕零:“太谢谢保护我们的朋友了,不知道怎样感谢各种各样的照顾才好。还有这样亲切好心的日本人,真是没有想到!”
事实上,从工会到媒体到普通民众,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研修生抱以关心和友善的态度。在日本的论坛和网站上,不少日本人发帖声援研修生。其中,一个名为“外国人研修生实习生支援会”的日本社团在其官方网站上称:“为了研修生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外国人研修生实习生支援会’会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研修生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记者了解到,日本法务省日前表示,旨在保护研修生的《入管法》修正案将提交给本届国会审议。若获通过,那么“研修”签证与“技能实习”签证就将统一为“就劳研修”签证,研修生进入日本集中学习两个月后就可以上岗,此后的待遇就适用于日本相关的劳动法令。而目前在日本的研修生,第一年是不受日本任何劳动法令保护的。
这也许是此次中国研修生受辱讨薪事件的唯一收获。(曾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