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董方):全国两会正在举行,聚焦海外“香蕉人”,关注华人华侨新生代成为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无独有偶,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克锵近日致函本网,对关于在华裔新生代中开展中华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批评。
海外华人社会把那些从小受西方教育、不会讲中文、不懂汉语的华裔青年,统称为“香蕉人”,即外表有着黄皮肤,内心却是西方的思想观念。
为了使海外“香蕉人”能在旅居国学习、认知、了解中华文化,作为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席的黄克锵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议发起一个“在海外发扬中华文化”活动,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各国公立学校中的中文教学、华裔成立的课后或周末中文学校提供简体中文教材;向海外各地图书馆提供简体中文书籍;并鼓励和全力支持华裔多办一些课后或周末中文学校和建立中文图书馆。文中称,近几年,陆续有一批简体中文书籍送到美国的图书馆和学校。尽管为数不多,但黄克锵认为,此举若能持之以恒,那些海外移民第二代或第三代的“香蕉人”现象必将有所改善,另外,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也会增加。
在关注华裔新生代教育的同时,文章指出,在中国国内,一股“香蕉人”之风正呈现泛化之势。“在国内,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好以一种自命尊贵的‘言必称希腊,行必效欧美’的态度处事待人。”黄克锵指出,在日常对话中,参杂几句英文,在国内已经蔚然成风,甚至深入到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中。文章也因此将这类人归为“伪香蕉人”。
黄克锵认为,“伪香蕉人”在卖弄其外语之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外语水平之稀松。“以英译汉为例,他们从来不考虑中文的文法和中文词语,就按照英文字面直接翻译。误把冯京当马凉、令人喷饭的事情时常发生。”文中举了一个有关电脑“Menu”翻译的例子,由于在国内所谓的“菜单”就是“目录”的电脑。然而,就有海外华裔子女不解地问:“餐馆里面才有菜单,电脑里面干嘛要用菜单?” 父母耐心解释说,在中国,电脑里面“菜单”就等于“目录”的意思。小孩接着问:“那为什么不直接说目录,非要说成菜单?”这时的父母唯有苦笑以对。
针对“伪香蕉人”的存在,文章提出了近些年来“伪香蕉人”带至中国文化界的两种怪异风潮,一种是号称学习欧美言论自由的“翻案风”,即怀疑一切先贤圣哲的思想、推翻民族英雄的定论。另外一种则以“吸引洋人了解中华文化”为借口,展示民族伤疤取悦洋人。文中说,海内外有识之士对以上两极化的歪风深感痛心,不约而同地呼吁国内同胞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研讨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并不断地发出挽救中华文化的呼声。
文章认为,海外“香蕉人”的产生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兼顾对下一代灌输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以及普及中华文化的教育,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而对于国内的“伪香蕉人”,黄克锵则在文中称其令人纳闷。
文章最后说,文化是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内涵和精神风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乃至生命的感受和认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积淀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血脉根基,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同舟共济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造辉煌的力量之源。文中指出,国内“伪香蕉人”现象若不予重视,中华文化如何实现传承、弘扬和创新?实在令人担忧。
针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黄克锵表示,在此情况下,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精神文明教育,并且要依靠民间力量自觉地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不仅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精神,更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和创新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