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他在旧金山的姑妈透露,外甥交女不难,但终无中意人选。倒也并非他挑剔,或是脾气暴躁,而是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每当谈婚论嫁时,女方的要求就会接踵而来,其中不少相当苛刻。一位他曾经喜欢的女孩,在分手时撂出一句狠话:“像我这样条件的女孩,追我的男生一大把。你,我不稀罕!”令他自尊受挫,心灰意冷,感觉寻觅真情之不易。
姑妈表示,总结外甥屡“爱”屡“挫”之因,很大程度上是男多女少比例失调造成的,华裔女孩在硅谷相当吃香,即使条件再“差”,也不愁嫁不到“好郎官”;反观她的外甥,在交友上似乎总是缺乏“后劲”。
这个案例从侧面应验了华人婚友中心负责人的话,和女性相比,男性更不易找对象(指结婚伴侣),尤其是在硅谷高消费的城市,华裔男性若无强劲的经济实力,外貌再佳也会在配对时“矮一截”。
当然,并非所有的华裔女性找终身伴侣都要背靠“金山银矿”。从北京移民来美的赖小姐,37岁,娇小玲珑,在硅谷从事高科技行业,有身份有家业。她心目中的对象“人品”最为优先,相貌才是其次。但是,她心中的理想伴侣,似乎一直没有出现。曾经依赖婚友中心介绍对象,但结局亦都不了了之。
“找对象难道真的如此困难吗?”她常在心里自我嘀咕着……
面对硅谷男多女寡的事实,如何提高配对的成功率,华人婚友中心的负责人认为,异性双方“理想”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必须高度“统一”。婚前双方都要睁大“双眼”;婚后则“睁一眼闭一眼”,这样才能天长地久。
中年女子寻偶苦恼多
最不幸莫过于中年离婚了。当年与丈夫一同从上海来硅谷闯天下的李小姐,就是南湾地区不少年届40之后离婚的女子之一。她说,20年前丈夫与她都抱着一股满腔热血,从留学开始一直到就业,一路走来,两口子相依为命,除了把一个年幼的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外,家庭也好不容易支撑到比较稳定的局面,经营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
不过,在中国做贸易的丈夫,近年来回硅谷家的时间逐年减少,一年在美国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两三个月,李小姐常常是空守豪宅。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两人的共同语言却越来越少,虽不常斗嘴,但过去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夫妻生活已荡然无存。
在一次翻阅丈夫的公文时,她无意中发现夹有一封无名女子的热恋信件。“锅盖”掀开,发现丈夫在中国早有心上人。愤怒的李小组在与丈夫大吵一顿后,提出了分手的要求,因为她难以忍受丈夫“一心两用”。最终,双方协议离婚。离异的丈夫从此不再回美,与在中国老家的年轻女子共筑新窝。
李小姐表示,孤独和空虚是她恢复单身生活后的最大苦恼,年迈的双亲和家人住得如此遥远,也无法理解她的处境。她说,人常言硅谷是男多女少,但像她步入中年且有小孩的中年女子,已属“编外对象”,似乎难以寻觅到理想的华裔人选作为终身伴侣。
“因为语言沟通缘故,如果再婚,我还是希望找中国人。”李小姐在一次谈话中表示。可是,多次碰壁后,她已把择偶目标转向其他族裔。
年轻时有“校花”之称的李小姐苦笑道:“不是我挑剔,而是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许多年龄相仿的华人男子,一般都难以接受像我这样情况的离婚女子。他们宁可找年纪更轻的华人女孩结婚。尤其是收入不错的工程师们,如果有房有绿卡的,更不会考虑与我组成家庭。”她坦言,“假设再年轻十岁,或许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现在,李小姐正与一位住在旧金山的白人男子谈恋爱。她称自己尽管无法百分之百的全心投入,沟通上也有一定障碍,但对方的幽默、体贴,细腻和不计较,令她十分感动。至于何时能组成家庭,已有离婚痛苦经历的她坦言:“再给我多一点的时间慎重考虑吧,希望能得到儿子和家人的认同和谅解。”(陆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