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动态 【字体 】【打印
不该被遗忘 美向华工道歉日即纠正历史错误之时
2009年07月02日 15:33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翻开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史,便可了解到,美国建国不久便有了华人的足迹。他们一代又一代生活着、斗争着,经历了200多年的沧桑。采矿、筑路、拓荒、经商……以血汗浇灌了美国的经济,写下了华人在美利坚的艰苦创业史,也写下了华人与美国种族主义者的斗争血泪史。

  美国政府虽然开始肯定华工对其贡献不小,却始终没有向华工公开道歉。近日,在美国华裔议员方文忠要求政府正式向华工道歉的议案在加州众院通过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需要修铁路时就用你一下,修完了就不要你了,这就是当年华工悲惨的写照。所以,只要国家富强就不会受歧视,也不一定要来美国找饭吃。”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顾晓鸣说。

  的确,从美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美国早期移民主要来自爱尔兰、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也有少部分犹太人。这些人到美国后,绝大部分成为了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华工作为美国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为美国早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在社会上始终没有取得和白人同等的权利,特别在医疗、劳保、住房、教育等方面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

  “不能把要求美国政府对华工道歉和美国政府对土著、日裔道歉进行简单的类比。”顾晓鸣指出,如果美国政府对华工表示歉意,那么会有更多的国家和组织要求美国政府对该国侨民在美国遭受的不公待遇、对美国在朝鲜、越南和伊拉克等国作战时,给当地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道歉,“这显然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议案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作为国人,要用世界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要求美国政府向华工道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也和美国的移民政策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密切相关。”

  不过,仍有一些社会人士和美国专家对议会通过该草案持乐观态度。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当年罗斯福总统致函国会,敦促废除《排华法案》时说,“国家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废除《排华法》,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的错误。”

  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当时华工问题比较严重的是俄勒冈、西雅图以及加州等地。而百年之后,俄勒冈州有了自己的华裔联邦众议员、华盛顿州有了华裔的州长,这些都是令人感慨和欣慰的。

  顾晓鸣表示,如今华人在美国已超百万,在政治、经济、科研等方面的地位有所提高,成为美国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各个政党也都力争获得华人的支持。美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美国《宪法》中也提到“人生而平等”,现在已经到了再次纠正历史性错误的时刻了。

  受害者和加害者都在反思

  华工也是美国国土的拓荒者,其贡献永远不可磨灭。如果说过去华人人微言轻、不敢出声的话,那么在今天处处讲求民主、平等的文明氛围下,新一代华人移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让已故华人获得尊重和认可。而这同时也是关系到当代华人以及华人后代的是与非的原则性问题。

  一些资深美国律师指出,当年残酷的工作环境和侮辱性的条款彻底粉碎了远涉重洋的华工的美国梦,以怎样的态度解决华工的问题是加州政府能否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认识公平正义的关键。华工在美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贯穿了19世纪和20世纪,政府某些政策对华工的伤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伸。“政府态度的转变并非易事,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同社会的保守势力作斗争,避免历史再次重蹈歧视人权和种族的覆辙。”美国纽约州华人律师李闻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说:“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太平洋铁路的创造离不开成千上万铺路的‘沉默的道钉’——华工。正是万余名华工不顾生命安危和生活艰苦,在关键时间、关键路段,在平整路基、开通隧道、爆破山腰等关键岗位上连续奋战,才有横贯大陆的铁路开通。美国只有承认错误并保证此类错误不再发生,才能让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华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国社会的建设当中去。”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恢复历史公正、清理人类社会中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出现的侵害弱势群体和少数族群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一个大趋势。不仅受害者在反思,历史上这些苦难的施加者也在反思。“这次美国议员的提案能否通过还不好说,可能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已经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华工经受的苦难,更让人们记住了华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相信经过持续的努力,美国政府向华工道歉是可以实现的。”(王晓波、陈江松)

编辑:史词】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