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动态 【字体 】【打印
遭歧视与自身形象有关? 海外华人亟待提升软实力
2009年07月18日 09:13  来源:中国侨网   发表评论

    中国侨网消息: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海外华人社区“硬实力”的提高,虽然有可能成为“软实力”提高的基础,但前者并不直接等于后者。海外华社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更深层次地让所在国感受到华人社区的正面影响力,促进所在国与原住国的深入交流,也许还需要一场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与“意识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海外华人社区的成员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而海外华人在当地社会中的形象是否已经彻底改观了呢?早期的“陋习”是否已经彻底摈弃,有没有新的问题出现?在居住国属于少数族群的华人遭遇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待遇,除了外部的客观原因,我们自身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结构转型、经济转型之外,仍需另一种转型

  早期的华人移民大多从事低技术的工作,而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逐渐成长,以及大量具有较高文化教育水平的新移民的涌入,华人社区的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变化。不仅早期华人社区的一些“陋习”有所减少,而且华人从事的行业也开始突破传统行业,在高科技、金融、会计、法律、医生等专业行业也经常见到华人的身影。社区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转型,虽然让华人的形象大为改善、旧的陋习大为减少,但新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

  首先,在入乡随俗方面,华人社区做得还不够。相对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和端午节和汉语日益浓厚的兴趣,很多华人对于所在国的文化和节庆反而参与兴趣乏乏,有很多华人来了英国多年,社交圈子主要还是华人,英文水平也并未提高。

  供职于英国政府部门的陈先生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我接触到一些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想要在这里找工作,但是一问,连英文都说不好,更不要说了解这里的文化。”

  在英国生活逾十年的杜女士则向《英中时报》记者讲述了她的见闻:“现在华人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这些毛病我倒是见得不多了。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拘小节的人。有一次,我从伦敦坐火车去伯明翰,跟我同一个车厢的,有几个年轻的华人,他们从上火车开始就一直很大声说话,又说又笑。整节车厢其他人都在安静地看报、看书,他们用中文很大声地打闹,一直从伦敦到伯明翰没有消停过。坐在我对面的英国老太太虽然没有大声制止他们,但是看得出来对他们非常不满,这让我作为一个华人感觉非常惭愧,既然到了别人的国家,就应该尊重别人的习惯,他们还是这样不顾他人的感受,连累大多数华人被人看不起。”

  华人经济收入等“硬实力”的提升,虽然为华人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供了基础,但并非直接地等同于华社整体形象的提升,更多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反而会走向另一个方向。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中国游客和年轻华人中开始出现“炫富”的风潮。不仅不会赢得尊重,反而会造成一种反感。与这种“炫富”心态相伴的,是针对华人的犯罪活动的增加,一些犯罪分子认为华人“油水多”、好下手,而且出行习惯带大量现金,于是往往选择向华人下手。

  除了注意自身的基本文明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之外,此前已有一些华社有识之士指出,华社要提升自我形象,还需要在融入主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方面进一步努力。由于华社与主流社会沟通不够,主流社会对华社并不了解,只能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以及其建构的舆论图景来想象华社,而主流媒体对于华社具选择性的报道,则往往刻意放大华社的负面新闻,以吸引眼球。他们通过舆论构建起了一个不那么正面的华社形象,引导了公众的想象,这个公众想象和预期又反过来形成了媒体对华社报道的一个预设框架。

  一位曾经在英国主流媒体工作的华人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我在那里主要的工作是做有关华人和中国方面的资料收集,而他们感兴趣的,都是负面的新闻。”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华社除了严于律己之外,还需要更主动地向主流展现自身,在公共空间就公共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正面的媒体形象。

  据《英中时报》记者了解,目前英国华人社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新迹象。据《英中时报》此前报道,前欧洲议员候选人张敬龙近日呼吁华人演艺及文化界团结一致,向政府提出方案,加强华人在英国影视及媒体的代表性,改善华人的公众形象。一些华裔演员也表示,英国电视节目中,华人饰演的角色寥寥无几,而且往往被安排出演负面的人物,加深种族歧视的情况。他们呼吁政府关注有关情况,确保华人有平等演出机会,令影视节目及传媒影像更能反映社区现实,推动多元种族的融和。而“英国华人参政计划”联合多个华人社团发动之Get Active Get Voting 2009也举行了系列选民登记宣传活动,呼吁英国华人尽早登记,确保下届英国大选可参加投票。保守党国会候选人李泽民及自民党国会候选人杜淑真近日也正式宣布参加英国大选。

  而在7月15日伦敦华埠商会举行的有关“中餐厨师劳工短缺状况调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伦敦华埠商会吴国强会长与英国华人保守党主席李锦怡也表示,无论来自哪个党派,都希望华人能够积极参政,我们需要在国会中有代表华社的声音,提升华人在主流社会的形象。

  尽管华社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但要形成一股大的风潮,还需整个华社实现彻底的思想转型,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结构转型与经济转型固然提供了一个基础,但要实现思想意识的彻底转型,华社还在等待一个契机、一种催化剂。

 [1] [2] [下一页]

编辑:陆春艳】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