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加拿大《星岛日报》当地时间22日刊发亚省卡加利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燕的文章。文章说,电影《铁路》应在全国学校巡回放映,让中小学生了解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贡献。同时这部电影,也可作为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增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建立和谐社会。
文章摘录如下:
最近,我看了由加中合作、反映加国华工在加拿大奋斗史的电影《铁路》(Iron Road,又名《金山》),觉得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电影描写一位中国女孩,女扮男装,飘洋过海从中国来到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目的是寻找多年失散的父亲。但她万万没想到,与父亲朝朝相处,却不相认。父亲竟然是华人工头。最后,父亲为了救女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该电影以19世纪末,来自中国沿海的劳工到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历史为背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有一位在加国出生的学生对我说,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来没学过这段历史。我们有义务把这段历史传给后人。
最早来加的一批华人于1858年6月28日从加州抵达维多利亚市。他们大多数来自中国广东和福建省的乡村,去加州淘金,或者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从1881年到1885年,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作为卑诗加入联邦政府的一个条件。当时,参加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工人有从欧洲的移民和华人。这些华工本想等挣够了钱,就回中国置地置房。可是,华人的工钱是一加元一天,他们要付自己的饭钱、帐篷和炊具。许多人买不起回国船票。华人往往派去做最危险的工作。正如电影《铁路》描写的,到悬崖上挖洞、放炸药、炸山洞;生活条件差,劳动艰苦,生了病,靠自己治疗。另外,他们还要受老板、工头及其他工人的歧视。许多华工在修建铁路时献出了生命。
太平洋铁路1885年建成。一些华工返回中国,一些华工买不起回国的船票,以仆人、煤矿工、渔民留在加拿大谋生。也正是在1885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向中国移民征收50加元的人头税。这项人头税在1900年增至100加元,在1903年增加到500加元。当加拿大联邦政府发现,人头税不能阻挡华人来加,在1923年通过限制所有华人移民加拿大的《排华法案》,直到1947年才废除。
除了人头税和1923年的法案,华人还受到其他种族歧视;也无权参加选举,不能从事法律、医药及会计等行业。因此,电影《铁路》应在全国学校巡回放映,让中小学生了解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贡献。同时这部电影,也可作为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增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建立和谐社会。